小品文/高平
几天前,写了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橡皮随想》,没想到会如此受欢迎。也许,是因为学生时代的往事勾起了我们的怀念之情,让人产生了共鸣的缘故吧!毕竟一块小小的橡皮,背后或多或少包含了我们的一些美好的回忆。
现在,橡皮的用处越来越少。有一个大的趋势是:如今电脑技术越来越发达,若干年之后,橡皮肯定会随铅笔双双消亡,退出历史舞台。其实,橡皮发明至今才200多年的历史,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相比,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想到它有一天会从地球上消失,不免觉得可惜。假如未来的人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古物,他们还会像今天的我们一样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吗?
在此,我们愿意补充一篇续文,怀念一下橡皮的发明史,并谈谈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与启发。
(一)橡皮的起源
先有铅笔后有橡皮,这一点是勿容质疑的。西方人发明了铅笔之后,最早是用面包或者海绵来擦改铅笔字迹的,但效果并不满意。
1770年,英国的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无意中捡起一块橡胶,试着用它擦字迹,发觉效果非常好。这个重大发现很快引起了轰动。很快,一块块切割好的橡胶粒开始生产,售卖到大众的手中。于是,这种切割好的橡胶粒就成了橡皮的始祖。但它们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未经加工过的橡胶易腐,不易保存。二是用它们擦字时不掉碎屑,铅笔末粘在了橡皮上,结果越擦越脏,只能另换一块。
普里斯特利(英)1839年,发明家Chales Goodyear(查尔斯•固特异)作出了划时代的改进和突破。他发现,用硫化技术加工过的橡胶质素会大幅提升。这就是当今在橡胶里,加上植物油、硫磺、石粉制作橡皮的原理。主要优点在于:这种硫化加工过的橡皮弹性十分好,在使用中还会产生一层一层的碎屑,被擦掉的铅末会随碎屑脱落,从而保证了使用效果。不管怎么擦,橡皮总能经常保持干净,同时纸张也不会被弄脏。这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查尔斯•固特异因发明硫化胶而被誉为“橡胶之父”。现今,美国的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而命名的。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橡皮是用橡树皮做的吗?小时候,我一度以为如此。如今才知道,它是用橡胶做的。更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发明竟然这么不容易,足足困绕了人类许多个世纪,因为在此之前,铅笔已经存在了1700多年。那么,铅笔的发明也这么难呢?
(二)铅笔的发明史
铅笔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罗马人发现,用铅写字效果很好,那时的铅笔很简陋,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一根铅棒,甚至是铅块。于是,一根根的铅棒就成了铅笔的最早雏形,铅笔的名字也由此诞生。然而,它最大的缺点是易脏,经常把人们的手弄得黑乎乎的。如何擦掉写错的铅字,成为一个重大的难题。
人们煞费心机,经过1700多年的努力和反复尝试,最后才发明了橡皮。可见,橡皮的出现比铅笔要晚十几个世纪。
到了1564年,一种新的材料-石墨在英国发现,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它们在羊身上做记号。后来,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和绘画。作为书写的理想材料,它很快取代了铅棒,成为铅芯的原料。现代意义上的铅笔外形,来自于英国的一位木匠。他在一根木管的下端,插入一段削成锥形的石墨,笔的顶端装了一个精美的圆头。这种结构便是现代铅笔的最早雏形。
1794年,法国工程师孔泰的一个重大发明,奠定了铅笔的进化史和最终工艺。他发现,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做成笔芯的形状,然后像烧陶器一样在火里烧制,即可做出完美耐用的笔芯。最后,把笔芯放入一块开槽的木条内,上面合上另外一块同样的木板,将其箍合,便成了一根完美的铅笔。这就是铅笔的制作工艺。孔泰的巨大成就是,提出笔芯的硬度是由黏土和石墨的匹配比例来决定的,石墨添加得越多,笔芯越软,颜色越黑;而粘土添加得越多,笔芯则越硬,颜色越浅。直到今天,铅笔的制作工艺仍然在沿用着孔泰的这一发明。虽然笔芯里已经并不含任何铅的成份,但铅笔的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
接下来,让我们讲个有意思的创新。到了1858年,美国费城的一位发明家对铅笔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即在铅笔顶端粘了一个小橡皮擦头,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并取得专利。后来,这项专利又被取消,理由很简单:“把两项已有的东西嵌在一起,能叫专有权吗?显然难以让人信服。”
真是苦了这位发明家!事虽如此,至今这种二合一的产品仍在全球十分受欢迎。对此,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小时候如果能有一支这样的铅笔,是不是觉得会很时麾,或者说很神气呢?
(三)没有橡皮之前的苦恼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橡皮的发明比铅笔晚了1700多年。可见,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是如何的苦恼,这是西方人的情况。可见,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是如何的苦恼。这是西方人的情况。那么,东方人的毛笔字又是用什么办法来改错呢?有四种方式:
1、直接用毛笔涂掉,这是最直接又简单的方法。我们从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贴里会看到,那些涂出来的黑斑就是写错的地方。
2、为了美观,古人还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在错别字旁边加个点来标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留了错的原字,又保证了文书里不出现那些涂涂抹抹的笔斑。成语“文不加点”指的就是文章一挥而就,不加涂改的意思。由此,我们不难想到,能做到文不加点的人是何等的功底深厚、才思敏捷!
3、如果想更美观,还可以用“雌黄”涂去错别字。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有褪色作用。古代的纸张略带黄色,是因为它们被黄檗(柏)汁染过造成的,这种染纸法被称为"入黄"或"染黄",目的是防虫蛀。用“雌黄”涂写错字的优点是,颜色与黄纸相仿,错字被遮盖,不易察觉,有"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的效果。成语“信口雌黄”就是指妄加评论、随口乱说的行为。这里的“雌黄”被还扩展为涂改的动作,引申之意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
4、最彻底的办法:写错了,把整张废掉重写。听到此处,千万不要发笑,别忘了在正式写毛笔字的时候,古人通常是喜欢打草稿的,不是吗?
在此,补充说明一点,在铅笔发明之前,西方人还曾用过芦苇笔,后来鹅毛笔成为主流的书写工具,存在了1000多年,而中国人用毛笔写字的历史更长,高达1500年。后来,西方人发明了铅笔并传入中国,打败了之前毛笔独占天下的局面。直到20世纪30年代,第一家铅笔厂以及铅笔工业才在大陆出现,中国标准铅笔公司的产品是当之无愧的“标准笔”。
(四)铅笔和橡皮的未来
铅笔和橡皮虽然诞生的时间相差悬殊,但二者一旦结合便如一对亲密的伙伴,相伴相随不再分开。如今,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科技的进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书写习惯,许多人已经不怎么写字了,或者说不怎么会写字了,铅笔和橡皮的用处也越来越少。它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怀念,也远不如几十年前那样强烈美好。
那么,铅笔和橡皮的未来会怎样?我觉的,终有一天,同声传译和语音识别技术会让我们的语言自动翻译成文字,显示在电脑文档里,人类将完全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里。炒股的人都知道,科大讯飞(002230)是牛股,它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除了普通话,连那些一般人听不懂的粤语、闽南语、江浙方言、少数民族语,都能自动识别,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微软等国际巨头最擅长的是英文语音的识别,他们一直想打入中文语音市场,却总是自叹不如!据报道,美国白宫还订制了科大讯飞的产品。未来,我们说的话会自动识别、自动翻译、自动打印在电脑屏,显示成各国文字,这种技术一旦成熟,不可小瞧。届时,铅笔和橡皮的命运会如何?毫无疑问,它们将从世界上消失,被放进博物馆里,成为人类文明历程的回忆和见证物。
听到这个结果,您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惋惜,但这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据载,印度新德里有个15岁的孩子叫拉坎帕,他从小就是一个文具迷,从4岁起开始收藏铅笔。目前,收藏的铅笔量超过了1.4万支,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它们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如果这些个人藏物将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购,想想它们会成为一笔什么样的财富?
(五)橡皮擦里有人生
如果说铅笔是记录我们思想的工具,橡皮的功能是修正记录上错误,或者说是让记录变得更加完美无暇,那么,二者就是一对相儒以沫的夫妻。铅笔如丈夫,橡皮似妻子,丈夫做了错事,娇妻总是及时地、默默地帮着涂去,要求重来,以便让自己的夫君总是走在一条正确、完美的路上。这就是二者的依存关系。
一家国际铅笔公司的理念非常好,“它们是在鼓励人们保留那些有意无意的思考、事实、念头或梦想,而这种两种工具本身又成了人们自身的延伸”。说的多么有道理!
假如将来有一天,铅笔和橡皮真的被时代冲走,我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记录”和“修正错误”都不应该丢掉,而应永远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以此作为技术创新和构建社会文明的基本逻辑。
未来,我们都将生活在电子化、数字化、程序化、虚拟化的世界里。一份宣言,如果不开放修正错误的口令,及时使之得到修改完善,它可能就是一份软弱无力、不曾与时俱进的号召;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不断润色和修改的功能,它可能是一篇看起来不雅、读起来不美、品起来内涵不够的文章;一副画作,如果不修正笔误和反复加工,它可能是一份点墨不当、缺少章法、难有吸引力的好作品;一个社会,如果以为有一套自动化的程式值守运行就可以以逸待劳,从而忽视了总结经验,修正缪误,擦掉盲点,它将是一个僵化固化、让人困扰忧虑、无所适从的时代。
从这个层面上说,橡皮这个概念、橡皮擦这个动作,背后代表了一个纠错重来、确保走向正确完美的准则和理念。因此,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涂涂改改、反反复复的过程,也是日臻趋于完美的过程,它是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过程。宣言如此,文章如此,画作如此,社会如此,家庭、婚姻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段婚姻,如果夫妻双方不知道像铅笔和橡皮一样密切配合,及时矫正过错,携手并肩,它将是一份磕磕绊绊的苦闷婚姻;一段人生,如果不知道边走边思考,没有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只一味地走下去,它可能是一份失误和弯路充斥的艰难人生。
橡皮擦里有乾坤,也有许多的人生道理。最后,愿每一位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时时怀揣一块橡皮擦,谨言慎行,知错必改,常思常想,少一些失误和过错,多一份美好与成功,以此来描绘出一份也许并不完美,却无太多遗憾的人生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