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在2013年实习之后,重新回到燕子沟。15人的实习小分队,锐减到4人,另外是甘、高、简三个姑娘。少了几分之前的热闹气,多了几分进入职场/社会的仪式感。这才明白,曾经“一起闹腾”的快乐,再难找回。
实习时属于项目部,依赖与对人和事的熟悉,我选择重回该部门。大概是6月份,因为牦牛牧场的开营,山上需要有人值夜班,因为部门男生较少,我自然被选召,开始在山上过夜。高原上的夜晚,不管白昼如何热烈,一如既往地透凉。如果遭遇一个人在牧场值班,又多了几分“渗得慌”。更不必说,下雪的夜晚,心灵与肉体对“冷”的感知,似乎对温度大彻大悟。
人情与自然的温度在流失,我急切地在记忆中找回。
燕子沟5月的雪常态下,气泡、山门、牧场三个值班区域共五人,吃饭时大家会在一起。如果食堂送来的饭还行,夸一夸厨师,饭菜似乎更香了;如果送来的不好吃,吐一吐槽,不知不觉间已有了“饱”的感觉。食堂的大锅菜,常常被嫌弃,这太正常不过。所以,当地的同事往往多准备了一手。
当地盛产洋芋(土豆),洋芋是最地道的食材,炸洋芋成了最日常的食物。炸至成金黄的洋芋坨坨,蘸上调好味的辣椒面,成为了最吃不厌的美味。上班无聊时,饥饿来袭时,午饭未饱时……都是炸洋芋的绝对好时机。
带洋芋、辣椒面等“材料”上山,成为了当地同事应对食堂大锅菜的“法宝”。长时间如此,个个练就了高超的技法:“要脆一点的还是耙一点的?” “来,试一下薯条。” “尝一尝,真正的原味薯片!”一个电炉、一个铁盆、一双筷子,演绎着一场场炸洋芋的精彩魔术!
电炉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公司是不允许员工用电炉弄东西吃的。在全公司人员都能听见的对讲机里,如何巧妙地通知一起值班同事“炸洋芋时刻到啦”是一件技术活儿。
“银文,银文……”
“收到,收到……”
“把工具箱拿到气泡来下。”
“好的,好的。”
因为事先约好,所以我们故作一本正经的工作状语气。但回答后一个“好的”时,我常常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语气变得急促,语调也高昂了起来。典型的没事儿找事儿型通知方式,值过夜班的同事大概都用过这招吧!
通常,洋芋坨坨/条条,蘸着调有盐巴、鸡精的辣椒面吃是一贯的吃法,但也有创新。部门同事杨东,土豆饼制作的大师级人物。
“土豆丝切到多长、多细,才能保证饼初始形状的完美,而不是枝枝丫丫?”
“面粉、鸡蛋该添加多少,饼才会香酥而不腻?”
“薄而大的饼如何翻面,才能保持完整?”
他一边做饼,一边向我讲授着。饼的色、香、味、形都堪称完美。其实,他在菜板上宰土豆丝时,只听那律动而均匀的“砰……砰……砰”声,我就妄想:一定要向他学会做土豆饼。
在燕子沟,炸洋芋(土豆饼)成为了有趣而有味的事儿!
土豆饼的制作尝试每次炸洋芋的时光,特别是值夜班难以度日时,都是同事们陪伴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了,如果不是因为炸洋芋吃,如果不是因为同事们(张、喜、李、陈、马、邹、苟……)叫上一起去炸洋芋吃,日子该会有多寂寥,我的燕子沟时光也会有缺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