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许多的历史传说一样,奇迹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伯尔尼专利局的这个三等技术专家的价值,他一连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就有一篇因为太短而没有几年都未获通过的博士学位,当然,他不得不加了些废话,不知道那些杂志出于什么原因,发表了这个年轻人的奇怪的学说。
这一年是1905年,而不是通常用来称呼牛顿的那个1066年,这个年轻人被人轻视,生活拮据,我们从他说的那句名言可以约略看出他的悲凉处境,他说:“对于人来说,关键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想什么。”当然,通常吃些什么,我们可以从他想什么得知一二。
直到1922年,终于有人给这个叫爱因斯坦的年轻人颁发了一项大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们都以为他是因为他的相对论而得奖的,那就错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191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加尔斯特兰德一直阻挠爱因斯坦得奖,他的理由近乎教条却不可辩驳:相对论并未得到时间的检验!
他说得没错,诺贝尔奖不能轻易授给一个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人,于是,爱因斯坦经过了时间的长期考验之后,一个年轻的皇家学院评委奥森绕过了这个时间迟迟考验不了的相对论,提出了爱因斯坦应该因为他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光电效应”学说得奖,加尔斯特兰德这下子无话可说,爱因斯坦因而得奖。
正像后人评价的那样,在诺贝尔奖这一次的授受之中,不是诺贝尔奖给了爱因斯坦的面子,而是爱因斯坦给了诺贝尔奖的面子,你能想象没有爱因斯坦这个名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吗?爱因斯坦应该得六次奖: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玻色,还有一次和平奖,一次文学奖,你只要看看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就明白了,既然丘吉尔先生也能得文学奖。
尽管《纽约时报》称世界上只有12个人读懂相对论,但并不影响这个理论影响每一个人,因为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但爱因斯坦本人历经过多的误解与轻视之后,他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名人,却似乎始终无法相信自己是一个伟人,他不无羡慕地写信给卓别林说:“敬爱的卓别林先生,我真羡慕您,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懂您,您是那样出名,那样伟大。”卓别林先生回信说:“是啊,没有几个人能读得懂您的理论,但您一样成了名人。”
当初认为他太懒因而毫不客气地劝这个叫爱因斯坦的大学生不要学物理的闵可夫斯基教授是很少读懂相对论的人,他临死的时候遗憾地说:“在相对论刚出现的时候就死去,真遗憾呀!”
他的遗憾是永恒的。
幸好,相对论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死而遗憾。
爱因斯坦说:“相对论让我们明白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这是相对论无意说明的唯一绝对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