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印度的史诗和中国的诗经——《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04

印度的史诗和中国的诗经——《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04

作者: 不坠青云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09:47 被阅读11次

01

印度的史诗和中国的诗经——《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04

印度史诗太笨重,范围全在印度,无人能通读,只能概括精华。

印度史诗有两部:

一、《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
二、《罗摩衍那》(Ramayana)。

印度史诗的篇幅,二十万行,相当于《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合计的八倍,是世上最长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出在印度之西,《罗摩衍那》出在印度之东。前者讲战争,后者讲英雄。

02

《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共三百零五首)的北方民间诗歌。当时南方没有文化,称南蛮。

把《诗经》不当做作品,而当做伦理、道德、教条、格言,始自汉朝,将其文学价值、文学光辉湮没了。儒家使《诗经》没落。

《诗经》明明是文学抒情作品,却被后世的传道家、辩士、政客,弄成教条,“子曰”、“诗云”。已成为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共识,直到宋、明、清,还在“子曰”、“诗云”。

而汉乐府,继承发扬《诗经》精神。建安七子等均是,陶渊明更是。这些人杰出,不为儒家见识所缚。天才能解脱一切束缚教条。

03

我们今天看《诗经》,应该看《诗经》纯粹的文学性、文学美。

孔子深知“不学诗,无以言”(即哲学思想要有文学形式),意思是:不学《诗经》,不会讲话。他懂得文采的重要。

《诗经》共分三部分:风、雅、颂。

,以音乐名称用到文学,用今天的话说,是曲式、声调,如当时有秦风、魏风,俗解山西调、甘肃调。当时有十五国(均在北方)。

,意为“正”。分大雅、小雅。怎么划分,学术界至今定不了案。我以为从新旧而分出大小雅:大雅,旧诗;小雅,新诗。

,有说“容”,模样之意。有说指读与唱的速度和节奏。

《诗经》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诗人作品,更小部分是贵族的作品。

《诗经》三百零五篇,植物、草本七十种,木本三十种,兽三十种,鸟三十种,鱼十种,虫二十种……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对自然已知定名。

那时,国与国外交也以诗和音乐交往、赠送。艺术的传播。风雅颂,不必分。分不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的史诗和中国的诗经——《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vx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