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娆
座右铭:像国王一样思考,像侍从一样辛劳!
17年9月,刚升大二的我向学院提交了勤工助学申请书,随后我被分配至保卫部户籍室担任管理员。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待就是四个学期。
负责我们日常工作的是两位女老师,一姓柴,一姓侯,侯老师年轻,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柴老师业务能力强,麻烦的业务大都是她在处理。
两位老师对我们是极温柔的,有人办理业务时,便会喊我们查找编号为某某的教工或子弟亦或学生的户籍页,我们查到了拿去复印,复印件用来办理业务,原件放回。
来办理业务的人并不总是很多,闲暇之余,我们是可以读书、学习的。
我在户籍室的第一个搭档是外国语学院的学长闫成伟。他个子不高,皮肤略黑,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他教我查询各类户口页的流程,教我填写花名册,教我使用复印机。当有查找任务时,总是我先找一个,但下一个说什么也得他来找。我当时看到他在复习考研,想帮他分担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4862008/ad0c23d5d47a2dfe.jpg)
第二个学期,成伟学长不跟我一起值班了。我向柴老师打听,才知道他实习去了。后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他毕业旅行去了。考研结果如何,我也没问。
后来,我搭档过的有计科、文学院的学弟、还有外国语学院的两个姑娘,一个学妹,一个同级。我教会他们基本的业务之后,也是轮流承担查找任务。
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大都跟我一样来自小地方,经济拮据,心疼父母不愿再伸手跟父母要钱。我们一样都选择了勤工助学,通过工作获得助学金。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女,劳动最光荣。
与他们交谈,我亦感受到不同专业的人的不同特点。计科的陈旭伟会跟我讨论概率问题,讨论科研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文学院的李苏鹏则更善于交流,与我探讨大学生活,直言大学应该在享受中成长。
外院与我同级的姑娘,她每次来都会先看看我在读什么书,闲聊几句之后才开始她自己的事情。而那个学妹,我们交流最多的是社团,我那时已卸任模联会长一职,而她刚接手英语沙龙协会,我们交流组织活动时遇到的难题,交流社团与社联的工作来往。
后来百团大战时,我去他们帐篷前看招新情况,她很认真给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同学介绍英语沙龙,没看见我。
我在户籍室的工作已经结束半年多了,我们学院给大二、大三的同学安排岗位。
在户籍室的两年,我经历的、感悟的都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感谢柴老师、侯老师,感谢那些与我搭档过的同学,感谢学院领导的工作安排。
二零年正月二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