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地的那两年

作者: 水青木华123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22:25 被阅读0次
摄于龙江大桥

2014年的夏天,很热。

这一年,我大学毕业,成为入职新员工。在同样炎热的西安度过了十余天的培训,便奔赴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云南龙江大桥项目。

西安到滇西,三秦大地到彩云之南,三十余个小时的火车,十余个小时的大巴。今天想来,已记不大清路途的颠簸和车窗外一路变换的风景,只记得,凌晨到达项目驻地时的小雨淅沥和黑夜中塔顶的微弱灯光。

那一年,是龙江项目开工建设的第三年,项目各项工程已初具规模。墩身挺立,索塔高耸,巨大的基坑中 “巨无霸”一般的锚碇横陈……自某一点开始,跨平地,翻陡坡,越沟谷,一路向峡谷对岸延伸,勾勒出一道长达数公里的笔直线条——这座桥的规模之浩大,远超我的想象。

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我对这种大规模的施工一无所知。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初到项目的头几个月,我挎着相机频繁得出没于工地的各个施工点。

不得不说,走进工地才是了解工地最好的途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与技术员聊,与一线工人聊,与当地村民聊,一点点的了解和领悟便在其中逐渐明晰。

测量队的几个同龄小伙,顶风雨、冒烈日,跋山涉水,浑身泥泞;

后场负责浇梁的技术员,把关严格,连续退掉了三车不合格混凝土;

几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老乡,口音浓重,衣着朴素,满脸憨笑,肩负着家庭的生计和后辈走出大山的希望;

在此世代居住的山民与外来的建设者相邻而居,均为彼此的生活添加了亮色。

地处滇西,群山淹没了漫长的施工战线,淹没了繁华的闹市和便捷的生活,年轻人们就从这样的环境中觅得乐趣,排解偶尔衍生的小情绪。

龙江大桥所处位置,正是高黎贡山腹地。此地的群山,以绵延柔和的线条区别于北方山川的粗犷陡峻。我们曾下班后结伴登山,穿越丛林发现小桥流水,观落日黄昏。

滇西海拔高,日照强烈,相应的天空更为湛蓝。晴日里的天空,当真是湛蓝到了极致而没有一丝杂色,每一次仰望蓝天,都是一种惊艳般的享受。在我看来,也只有这样的天空才能配得上“湛蓝如洗”四个字。

那年冬天,朋友圈里多是对雾霾天的抱怨,而我却在温暖和煦的繁花视野里乐享,发布的照片、消息往往会引得一片歆羡。

龙江,随手拍天空

在工地的那短时间,整日与钢筋水泥相伴,却不觉生活单调,想来离不开我的天生乐观,更多的则是这种生活的向心力。

七月,正值滇西雨季。雨水忽大忽小,时间飘忽不定。我到项目的第三个月,暴雨连降数个夜晚,终于引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滑坡。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这种地质灾害的威力。整整一个山坡的土石倾泻而下,将蜿蜒的山区公路一截数段,山林面目全非。滑坡的山体距离大桥主塔仅40余米,令人胆颤心惊。

为尽快恢复施工,项目全员出动展开救灾工作。加固山体,开发引水渠,装填沙袋,值守断口,处处皆是热火朝天。雨水到来的时候,巨大的防雨布依靠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双手覆盖了整个山体,自主塔俯瞰,震撼人心。

那是我参与印象最为深刻的集体活动。几十人散落在陡峭的山坡上,犹如钉在斜坡上的螺丝钉,手脚并用,极尽所能坚守自己的一小块阵地。每个人都秉持着同一个目标,凝心聚力。

那一次的救灾活动,最终定格在众人的笑脸上,也逐渐融解了我们这群初来者的落寞。

这种拉近彼此距离的集体活动,在项目上不在少数,各式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为每个人的心灵提供休憩之所。

待到龙江大桥合拢的时候,我恰自西双版纳项目调回。保山至腾冲的班车途经项目部门口,总有一大群游人匆匆下车拍照。回想当初第一次近距离仰望刚刚合拢的龙江桥的情景,相信任谁都会为之震撼的。

我曾为了拍摄龙江大桥的全貌而登上峡谷两侧的山峰,在那里的茶田,遇见过一对祖孙,黄发垂髫,相依为命。他们向我竖起大拇指,既为大桥,为我们这群建设者,同样为未来的生活。参建这样的一座浩大工程让我心生自豪,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座工程迎来转机也让我心怀安慰。

还记得我在项目拍照的时候,遥望山天相接之处,自问的一个问题:“山的那边是什么?”而今想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答案。

相关文章

  • 我在工地的那两年

    2014年的夏天,很热。 这一年,我大学毕业,成为入职新员工。在同样炎热的西安度过了十余天的培训,便奔赴我职业生涯...

  • 我在工地

    不得不承认的是,初来乍到,有些慌张。 工地的环境预料之内的简陋,因此也并没有太多的失落感。 高考之前,同学因为建筑...

  • 我在户籍室的那两年

    文/吴娆 座右铭:像国王一样思考,像侍从一样辛劳! 17年9月,刚升大二的我向学院提交了勤工助学申请书,随后我被分...

  • 我在区块链那两年

    我是 18 年开始了解区块链,然后慢慢的进入币圈,现在已经有两年了。 我将按照下面的几个内容来讲述我在区块链或者币...

  • 在重庆的那两年

    待更新......

  • 工地上的骤雨

    离开父母的视线,独自打拼,已有两年的光景了。我的父母是勤恳的:两年前我离开时,他们是在工地上,两年后我回来,他们还...

  • 我在施工地

    我爸爸是装修显示屏的,这个施工现场有点大,下面是我给你们呈现的户外图和室内图: 甲醛味道这么大,他们都闷在里面,我...

  • 工地的那些人(一)

    我在工地现场一共待了两年。 上次,住宿工地的事件,让母上大人很不放心我的安全,一直要让我回公司办公室。公司的老大是...

  • 我在杨庄那两年(二)

    农村要致富,要有好项目,通过发展土地流转,我和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种植良种核桃树项目,引进早熟高产优质...

  • 我在杨庄那两年(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对人的三观影响最大的时期,往往只有几年,对于我,就是在杨庄驻村的那两年。 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工地的那两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aj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