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中读《大学》

作者: 京平留主 | 来源:发表于2021-02-22 09:43 被阅读0次

《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为曾子所作。曾子名参,有“宗圣”之称,因为《大学》将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发挥尽致,可以说是修己治人、本未兼备的书,所以北宋程颢、程颐将其抽出,后朱熹注释而为四书之一,从此便为了儒家经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三纲领,是《大学》宗旨,是八条目的根本出发点。《大学》的宗旨在于保有本来的样貌和品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达到完美。

在明明德,万物要保有本来的样貌和品德就要一身清正。就像元朝诗人王冕所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如宋时的周敦顾虽处淤泥之中,但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或许这明明德就是又孔子“见利不方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高度概括。

在亲民,朱熹认为亲应作新,认为是洗心革目,正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三新说明了希望弃旧图新的观念,但也有王守仁认为亲即亲,为亲近民众,认为明明德是得体的,认为亲民是达用的,这便是要与民同乐。而我更倾向于第二种,任何一种东西,必须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利益,才是好东西。也许是因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们才会去祭拜他。《三国志》中也以为“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人民的直觉是上帝的指点,永远指向真正利益,但是不论是亲新还是亲,都是好的一面,并无矛盾:都是教人如何完成八条目,如何治人平天下。

在止于至善,指明明德、亲民这二者达到圆满美好,但不能停止于此,应当精益求精、善上加善。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们在止于至善后应有坚定志向,力戒浮躁,诸葛亮不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淡泊处世,耐得住寂莫,守得住清贫,毕竟板凳要坐十年冷。当然,也要有三思而后行,要静心长远打算,不能竭泽而渔。才会有得,但在得到之后不能患得患失,不要害怕失去,只要曾经拥有便是幸福。否则大词人苏轼还不得忧郁死。这便是正确人生观!

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物有本未之分,事有先后之别。知道了事物的本未后,就亲近了自然。正如:未不可强于本,指不可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所以不可本未倒置,而天下为万事必有缘起则必有缘灭,这是大学之道,这也是自然的法则。

这样看来我们也有机会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关文章

  • 我在高中读《大学》

    《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为曾子所作。曾子名参,有“宗圣”之称,因为《大学》将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发...

  • 与自己和解,不沉溺于过去

    读高中的时候,我总在怀念初中;读大学的时候,怀念高中;毕业后,怀念大学。我总是在怀念过去的时光,也总在懊悔过去没有...

  • 逆光处的温柔

    我上大学半年了,现在每年都光顾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其实这从高中就开始了。我初中在县里读,高中在市里,大学在我们的省会...

  • 日记丨在大学里读高中

    今天是日更第八十九天。 我已经没有任何想法可以付诸笔上了。 高中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到了大学,居然还是这样。 光课程...

  • 第一天,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读大学之前,我时常幻想大学的样子。 和很多人急切地想要离开高中去往自由的大学不同,我在高中毕业前是非常惶恐的,我甚...

  • 你以为我想这样吗?

    上大学以来,我没少听到周围的人在说:哎!读大学还不如读高中呢!至少高中的时候我还每天学习,感觉充实,也有好伙伴……...

  • 我的高四

    高中三年,不足以满足大学对我的要求,就比旁人多读一年,也就是高四了。我不是在复读学校复的读,而是在原来的高中。...

  • 上不上重点高中跟上大学没多少关系,跟你的人生关系大了

    读哪所高中跟你要上大学没什么关系,决定权在于自己。而要想读大学,必须读高中。大学,会教会你怎样与自己相处,会教会你...

  • 她这么好,值得被温柔以待

    她是我高中同学。 毕业以后,我去了常州读一个二本大学,她到了青岛,读中国海洋大学,985名校。 记得高中学习的时候...

  • 得不到的也别忘了

    我在南方的农村读大学,大学是个211,刚入学的时候里面还有几块工地。我对高中同学笑称是xx工地大学。 这所大学在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高中读《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dh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