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作者: 富裕047于月霞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9:59 被阅读5次

    我阅读的书目是《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笔记分享:陶先生认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他认为,惟有教育才能改变人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与自由的理想。于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育,并终其一生投身教育。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1927年初,陶先生在南京郊外创办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并确定的办学目标为“依据乡村实际生活,培养有农人身手,科学头脑,艺术兴味,改造社会精神之教师,以为农民服务。”他认为,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包含改造社会的内涵,由此他开启了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没有教室,陶先生带领着学生,开始建茅草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还创立了“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在招聘学校的老师中他有三个要求: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他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他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他认为,教育与生活并不相互独立、相互分割,而是有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两种社会行为。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育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与生活密切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由此,生活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教育是生活的扩展与延伸,只有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满足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如今,时代变了,但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理念一直在不断的革新与深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刚刚过去的18年,乡村教育两次被国务院“点题”。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乡村学校建设做出了新部署。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教育投入。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目前,政府仍在继续提升着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基础。过去五年间,我国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以改善,财政保障程度最高。

    乡村教育的发展,重中之重便是乡村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乡村教育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无法与城市比拟,只有不但改善乡村教师教学条件、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为乡村教师在工作、生活方面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让乡村教师有更多归属感、幸福感,才能让他们真正坚守与真心奉献。正如陶先生所说,真正合格的农村教师是用自己的真心真情,为乡村学子奉献一种“真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陶先生毕生从事乡村教育,为探索乡村教育的心路而奋斗不已。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前人栽树的辛勤实践,更离不开这个新时代下的振兴与创造,相信促进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将成为所有人共同的期盼与努力。

    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行知之乡村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l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