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8139/0e9fc35833594c4b.jpg)
文/颖食
今日一位53岁的建筑工人来营养门诊咨询,他因为短期内体重爆瘦,容易疲倦、频尿,来医院检查才发现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营养师,糖尿病有没有可能痊愈?我家人还得靠我工作养活,我不能病。”他一脸焦虑。
“以发病原因来说,糖尿病是因为自己的降糖荷尔蒙分泌不足或身体对其阻抗性高才发生的。现在的医学还没能治愈糖尿病……”
营养师的话还没说完,他的表情就瞬间垮下,彷佛失去全身的力气。
“但是,刚发病若是积极治疗,日后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不用服用降血糖药物,只靠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营养师连忙补上一句。
“反正不可能痊愈,我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你不用跟我说饮食了。”他自暴自弃的说。
以上是门诊中出现的错误示范,不仅未能建立病人信心,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让他放弃努力。
如何藉由说话建立病人的信心、强化执行动机并执行改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见面时
第一次见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用关切眼神加上问候,先拉近距离。
最好不要直视双眼,因为直视着对方眼珠超过十秒钟,就会造成对方很大的压力。最好是看着对方的眉心或额头,以减少直视的压迫感;并要适时眼神带笑,加强好感。
一开始要先介绍自己的身分,以及说明自己能帮助对方的地方。头90秒的自我介绍和开头是对方对你按下信任yes or no的关键。
并且要先处理对方的情绪,再开始进入正式内容的谈话。因为唯有让他开心了、信任了,才能使他听进去你的话。
谈话过程
在罗辑思维第180集中,黄执中分享“你如何听懂我说的话”,他提出三个说话的原则:
简单(指挥官命令):表达一件核心任务,不必周全,能使人去执行
意外(先挖洞再填满):松动既有预测,引发人注意和执行动机
具体(让人可信):外在可信度(数据、统计等)、内在可信度(感觉可不可行)
一、简单
发表要简单,与内容不相关的话要省略和避嫌。表达一件核心任务时,可将内容最多拆解出三个重点,依三重点的脉络去说明。
例如:
“为了解决血糖高的根本问题,你现在需要减重。为了达到这目的,饮食上有三点可以执行,第一是减少醣类食物摄取,第二多吃纤维,以增加饱足感和改善饭后血糖,第三多吃不会升血糖的蛋白质食物以维持肌肉量。”
二、意外
有一句行话叫作“先挖洞再填满”,就是指当你跟人说一件事时,要先让对方觉得引起想听的兴趣。要先扔给他一个问题,等他好奇了之后,再把它填满,这样对方才会觉得有意思,吸引注意力。
例如:
“刚才上一位病人也是糖尿病,他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糖化血色素从原本的11%降到7%,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三、具体
可利用统计、数据、案例等方面加强外部的信任,再引发对方内在的可信度。
例如:
“根据美国糖尿病指引,你只要体重减轻7%,空腹和饭后血糖都会进步。平均血糖只要每进步1%,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就会减轻15~30%。”
结束谈话前重复重点
最后要再次总结三重点,并转化成文字写在卫教单张上,以便遗忘时能被提醒。
例如:
1.减少醣类食物,每餐全谷杂量类只吃八分满
2.增加纤维,每餐青菜吃的比饭量多,至少一个拳头大
3.增加蛋白质食物,每餐肉或魚手掌心大
小总结:怎样让人听你的话,开始去做一件事?
这个人必须自己想去做这件事: 得有意愿(用内在和外在可信度加强动机)
这个人必须能做到这件事: 这件事愈简单愈好(指挥官命令)
你得提醒他做这件事: 文字或语音提醒
“说话或卫教”这件事就像是描绘一棵大树。讲者心中有一棵完整的大树,但过程中只能一点一点藉由树根、树干、枝叶的描述,使听者自己描绘出大树轮廓。
若是讲者和听者所描绘的大树轮廓越接近,表示讲者的传达能够精准地传输给听者,至终这棵树能扎根在听者的心里。
我是穎食,一位在医院打滚多年的临床营养师,也是位為成长而努力的終身学习者。
这是我日更的第九日。
网友评论
每天看颖姐姐的文章也是一种仪式感,希望不要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