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法语道歉用语从重到轻依次可排列为:"Désolé(e).">"Excus(e/ez/ons)-moi.">"Pardon.",对应汉语中的“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
汉语“对不起”的本意是“因做了错事,有损颜面,从而在社交时感到无法面对他人”
法语道歉用语"Désolé(e)."意为“(因做了错事而无颜见人),孤独痛苦”
汉语中在道歉时,往往会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和是否主观故意,由重到轻依次采用下面三种表达:“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分别对应英语中"apologise">"sorry">"Excuse me.",以及法语中"Désolé(e).">"Excus(e/ez/ons)-moi.">"Pardon."的表达序列。
注:"Désolé(e)."之所以会有"Désolé"和"Désolée."两种写法,是因为"Désolé(e)."是一个形容词,具有阳性和阴性两种形式,并需要与所修饰名词的阴阳性保持一致。
例:假如我是一名男性,则我在道歉时需要说:"Désolé."(阳性形式),假如我是一名女性,则我在道歉时需要说:"Désolée."(阴性形式)
关于法语名词阴阳性的知识,请戳这里。
关于法语形容词阴阳性的知识,请戳这里。
今天我们就从汉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对不起!”以及其对应的法语表达"Désolé(e)"入手,一同探究两种语言道歉方式背后的真实含义。
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曾经对汉语中“对不起!”这一道歉用语,有着如下的解读:
由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因此,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就不是单个的独立的人,而必须也只能通过他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界定自己,确证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必须时时“面对”他人。这就要有“面子”。没有“面子”,就无法“面对”,而只会“错过”。“错”是“交错”,“过”是“路过”,都是“不能面对”之意,简称“不对”。所以“错过”倒过来就是“过错”(过失与错误),面“不过”也就成了“不正确”的同义语。其实“正确”不“正确”,与“对”不“对”并没有关系。用“不对”来表示“不正确”,正是“面子”观念所使然。因此,一个人有了“过错”,就必须说“对不起”。所谓“对不起”,就是说,不是我不想“对”,而是“面子”大小,想“对”而“对不起”,决非存心要“错过”。这是一种用贬损自己抬高对方来道歉的说法。
因此,“对不起!”的含义是因为做了错事,有损颜面,从而在社交时感到无法面对他人。相比之下,法语的"Désolé(e)."与英语形容词"desolate"(荒无人烟的、痛苦的、孤独的)同源,均来自于拉丁语中的"desolare"一词。前缀"de-"表示“否定、完全”,词根"sol"意为“孤独的”。合在一起,"desolare"的本意便是“遗弃、毁弃”,让人想起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对前朝宫殿如今安在的感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法语"Désolé(e)."取的则是"desolare"的引申含义,意为“(因做了错事而无颜见人),孤独痛苦”,与汉语中“(因做了错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说法可谓异曲同工。
与汉语不同的是,“对不起!”强调的是当事人对外部社交环境的评估,而"Désolé(e)."强调的则是当事人自身在意识到犯错时,羞愧痛苦的心境,二者一内一外,却殊途同归,最终都回到了“无颜见人、回避社交”这一犯错时的人之常情上。↓
"Désolée."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心中有愧,无颜以对,多数人在面对错误时选择的是消极逃避,自叹自怜,却很少有人能够像西楚霸王项羽那样,在兵败垓下,无言面对江东父老之时,本可急渡江东,免于一死,但仍然选择拔剑自刎,舍生取义,以圣雄般的方式,坦然地了结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
本不必死,却慷慨赴死...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史记·项羽本纪》
不知罪该万死,自杀未遂的日本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当作何感想。↓
因子弹射偏,而畏罪自杀未遂的东条英机情景对话:
你与法国老友相约共进晚餐,但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在赴宴时迟到,让对方等了一阵子。你感到非常抱歉。
你:"Désolé(e)."
法国老友:"C'est pas grave!" (没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