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26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00:04 被阅读30次

卷八(四) 【原书卷八·七】

又有何在田者,《偶成》云:“月借日光成半面,雨收云气泛余丝。”《郊外》云:“野径无人问,随牛自得村。”“近市原非隐,能诗岂是才。”“樵室薪为榻,渔舟网作帆。”皆可传之句也。甲辰三月,余赴粤东,过南昌;心余病风,口不能言,犹以左手书此数联。

何在田,清江西广昌人,字鹤年。乾隆二十一年举人。性厌征逐,寄居南昌僧舍。蒋士铨见其题壁上诗,与订交,始知名。作诗不蹈袭古人。有《玉耕堂诗集》。

蒋士铨,字心余。

病风,中医指患风搐或风痹病。宋·苏轼《自笑》诗:“子石如琢玉,远烟真削黳。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宋·杨万里《自遣》诗:“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能够让蒋士铨这样的大诗人在中风偏瘫的情况下,用左手写下来推荐给袁枚的诗句,自然有新奇之处。先说“月借日光成半面,雨收云气泛余丝。”读者见到此联一定大吃一惊,作者假如不精通现代天文与气象知识,怎么可能写出此诗句?其实,在上古书籍《周髀算经》中就有了“日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的说法,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开元占经》也称:“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我估计,何在田也是读了这些书才写出此句的。毕竟,日心说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不过,中国古代以研究经学为重,有如此天文知识与气象知识的诗人还是不多的。再说“野径无人问,随牛自得村。”读到此联的人,一般都会心一笑。老马识途的典故人人皆知,此处却变成了老牛,有点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不由暗暗叹服。最后说说“樵室薪为榻,渔舟网作帆。”咋一看,“渔舟网作帆”一句太出乎预料,也完全不合情理了。但是,联系出句“樵室薪为榻”,就比较容易理解。此联的原诗没有找到,估计是为了刻画穷困状态而作。陆游有句“侧起船篷便作帆”,已是因陋就简,把篷布当船帆用,而此句将渔网当帆使,渔家的穷困程度当比以篷布代帆者还要严重。从这个角度去看,此句之新奇确实不蹈袭且已超越古人。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269)

    卷八(四) 【原书卷八·七】又有何在田者,《偶成》云:“月借日光成半面,雨收云气泛余丝。”《郊外》云:“野径无人问...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269)

    【原书补遗卷四·六六】阳俭斋先生诗,已采入《诗话》矣。近又见丽川中丞赠阳一律,奇伟可爱。非中丞不能作,非阳公不能当...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26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i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