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衡量领导者的发展时,常会以他做过什么,或是产出什么来衡量。但是却少有去关注到领导者的心智层次。依据这种视角,可以把前者划分为水平向的知识与时间的积累,当你投入愈多资源与学习后,你对于某项领导面有显著的提升。
然而,从领导者的心智层面来看,它就是属于垂直面向的检视。当我看到这概念后,也才完全明白,同样是领导者的发展,有些人可以做得好,有些则反之,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此。
01
过去在领导者的发展上,常会从个人知识、技能与态度面来作为引导与发展。但在这本书中又开拓出新的维度,就是领导者「心智层次」。
因为即便教导同样的认知概念,对于不同层度的人来理解,又会呈现出不同的想法。更具体来说,没有达到相对心智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涵。这间接地导致领导者在领导团队时的绩效表现与行为反应。
例如,如果你的部属与另外部门的经理直接绕过你来讨论事情,这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第一,感到生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第二,感到不安,在谈话的过程中,是不是讲了些什么
第三,理解找寻问题,什么原因或是讨论的议题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看,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与情绪。而这边要先厘清一个观点。所有人格上的表现,都不能直接对对方「贴上标签」,因为一但有了这种想法,对于领导力的发展上,会产生严重的阻碍,这意味着,你的眼界格局会影响你所领导人的潜能。
在上述所分析的三种感受,都只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就是对于「观看事情的解释程度」。
例如,刚出生的小孩,这时孩子的心智只能区分「母亲」与「非母亲」之间的辨识。直到后来,开始慢慢从「非母亲」之间辨识到更多不同的身分存在。
这时孩子的心智模式有了「成长」。而我们则不会用「学习」这两个字,换句话说,领导力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系列的「成长」,而非「学习」。
因为只有成长,你才能用另一种视角来解释同一件事情,如同一开始提到的问题,当你感受到生气,会被认为是种不成熟的象征;当你感受到不安,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当你试着解决,探询问题时,你是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而且是跳脱于个人层面。
这边需要对「学习」、「成长」两的自做出定义,才能清楚知道彼此之间的关系。
过去我们对于学习的解释会来自于,这次从这本书中从新对「学习」与「成长」更为准确的解释性,也就是「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成长」。
如果只是纯粹获得知识,不断增广知识的边界,那种过程就被称为「学习」。相对于「成长」的角度,所谓的成长,是你能够用另一种思考框架来看待同样一件事情。
02
回到前者的观点,如果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不能以「贴标签」来分析,那么需要从什么样的视角来解释上述面对同一件事情,却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就是另一种思考模型「心智结构」。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都是因为个人用不同的心智结构来感受这件事。
这也就说明,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取决于个人所想像的世界。
之前读到拉姆•查兰所写的《领导梯队》中,针对不同领导阶层,需要拥有不同的领导视野与能力,正说明了,领导者的成长过程,它是一段又一段的个人成长经历,而非一次又一次的知识灌输。
但书中只针对个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面向来分析,却少有从心智层次的观点来切入,因为对于不同的成人,其心智结构也有所差异,为了尝试把心智层次具体化,基本上可划分为四种:
以我为尊:只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规范为主:借助外部观点来决断
自主导向:不仅多角度,同时保有自己观点
内观自变:除了看到别人观点,还能利用观点来提升自我
这四种心智结构,基本上是不断理解这世界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随着对于这世界愈来愈了解,你对于理解「复杂性」的能力会有增进。
这种复杂性的增加,会让你的思维模式不断产生变化,如同从更高维度来看一件事情。 《调适性领导》里提到一个概念,当你参加舞会时,领导者必须要抽离出舞会,并且站在阳台上观看整个舞会。
从舞会中抽身对于领导者来说有两个意涵,第一,领导者必须从外部或者是更大的格局来检视你所处的环境,这样你才能清楚看到你平时所没有察觉的细节。第二,你所站的「阳台位置」会决定你所看见的细节,这边所只得「阳台」就是你的心智模式。
换句话说,当你的心智模式成长后,过去你所看到的舞会,会放大到更大富含更多细节,更是多了一种新看见。
03
心智层次的四个划分,基本有个共通点,就是格局的拓展。从本我的自我主义到后来的以他人为主,最终的多元视角的个人观点,对于领导者来说,即便在同一的水平下理解各知识与技巧。但是一但心智层次局限于个人主义,你的所有能力都只个人,而非团队。
相对于内观自变者来说,所有的知识与技巧,是会因为他所处的垂直心智高度而有所发挥。
从中你也会得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领导者的好坏辨识,不再于对方拥有多少的知识、技巧与经验,而在于领导者本身所处的心智层次。」
通常辨识领导者心智层次的方式,你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可略知一二,如同最初所提到的问题,面对同样的情况,会有三种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也说明某些特征。
然而,一但理解这一概念后,很容易陷入另一种陷阱,那就是贴标签与只为追求高层次为目标。领导者本身要有其概念,但又不能被此概念给限制,因为最容易犯下的错误是,为了省力而标签。同时是丧失了可能性,但有时又会太主观。
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心智层次的提升,是个人主观的成长。同样,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也是一样的概念,你的责任则是引导看到其主观的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