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在外头吃早点了。
孩子放到幼儿园,心里想着这一天的安排,停下车,步行到早点摊,来一份传统天津早点,热热乎乎下肚,坐一会,用时不到十分钟,然后起身,开始忙碌的一天。
这个早点摊才开张一月不足,人却不少,我也是吃一次就爱上了它。与天津各小区街巷里的模式差不多,一个大棚子,几张凳子,并排几只桶,两眼火灶,一家老小为了营生忙前忙后。早点的样式也相差无几,锅巴菜、老豆腐、云吞、豆浆、饽饽、窝头、大饼、油条、茶叶蛋,还有免费的小咸菜,现在又多了方便面。
早晨八点,上一波人流刚刚散去,我就坐下了。身边坐着的都是大爷大妈,还有与我一样的闲人懒汉。我就从没见过一位年轻姑娘坐在这吃早点。我环顾四周,在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因为卫生条件差,还是因为人员嘈杂,或者这种传统早点与牛奶面包比实在不上档次?我想可能都不是。她们实在太忙了。不仅年轻姑娘没有,年轻小伙子也少见。谁让我吃饭的这个点人家都去上班了呢。我要是六点半来,再瞧瞧?估计他们也不在,人家都还没起呢。所以我还是得感谢我的工作性质,感谢让我踏踏实实吃早点的恩赐。
早点摊不远就是一列早点餐车,大饼夹一切、大饼鸡柳、烧饼鸡蛋、煎饼果子、牛肉烧饼,还有山东煎饼和肉夹馍。那里人总是不少,人们来了又去用不了3分钟,他们或是匆匆走着或是骑着共享单车,还有把车停在路边探出头点餐的,都忙啊。我坐在凳子上,胡噜着老豆腐就在想象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接下来应该是去赶班车、赶公交、赶地铁,大热的天跑得他们满头大汗,任是再仔细捯饬过的妆容、衣衫,也不再光鲜。然后他们挤进人流,忍受着封闭空间内不可言说的味道,想着业绩想着任务想着领导的训话,可能还会想是否要跳槽,唯独不会想他们的生活。
开车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哪哪堵,车多人多灯多,遇见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人还得提醒他们,真碰着一个怕是要倾家荡产。遇上红灯和塞车的时候,他们除了张望着剩余时间和焦躁地摁喇叭似乎也没有别的事可做,几十秒的时间够干嘛呢,不够刷朋友圈、微博,不够吃一把鸡,可能会有时间抽支烟。于是我们看到前面好多伸出窗户的手,冒着烟。他们也会想一些事情,担心迟到,祈祷一路平安,唯独也不会想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什么?为什么我说他们不会想自己的生活?生活就是除了工作挣钱之外的事。
我还是坐在那把凳子上,身边尽管都是大爷大妈,我也愿意听他们操着各种语调聊天。有一位82岁的老大爷,我经常见,他每日穿着相似,头戴一顶礼帽,整洁的衬衫扎在笔挺的西裤里,脚上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手里还会拿着自己吃饭的家伙,就像一位初归国的老华侨。他几乎每天都来,与我前后脚坐下,吃得不少,认识的人也多,稍微上点岁数的都和他聊两句,比如孩子怎么样了,最近有没有打牌,上午去哪活动等等。其他的人一走一过,我记不住模样,但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有的老天津卫跟卖家开着玩笑,半真半假地要赊账;有的大小伙子吃了一份又要一份,确实味道不错;有的大妈数落店家把勺子、碗刷得干净点,夏天容易闹肚子;有操着各种方言的人在说着近况,聊着天津印象;还有跟家里孩子通电话报平安、嘘寒问暖的,互相惦记,温情满满……
店家女主人一看就是典型的本地麻利人,说话快,办事也快,时不时地大声催促她的东北老公和公婆。这个早点摊是他们的主要收入,快一点就能多赚一点。不过我也在犹豫明天要不要继续在这吃,还是买回家吃。
老人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年轻人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我身为一个年轻人,坐在老人们之间,看着他们的生活,我什么都没想。我忽然想起很早就知道的一件事,吃饭的时候就是放松地享受吃饭,什么也别想,其他事同理。你说,生活是不是就在这里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