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的文化与北极地区特有的地理以及气候特点紧密相关。极地高纬度地区的季节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相比有着更大的差异。整个冬天都是极夜,几个星期都见不到任何阳光。天地间只有白雪反射形成灰蒙蒙的一片;而北极地区的夏天太阳永不落下。夏天是一年之中唯一气温能达到零上的季节。但夏天同时也是一个让爱斯基摩人厌烦的季节。到处都是吸血叮人的飞虫。地表的雪融化后到处流淌,形成一片又一片的沼泽,让人无法旅行。极地地区地表下依然还是冻土,所以地表水无法渗透下去,只有存留在地面上。同时这种情况造成极地地区树木无法生长,只有在个别较低纬度地区能够生长极少量的,矮小的柳树和凯木。
下图是极地地区树木的样子。
爱斯基摩人在传统生活中所能获得到的木材可以说只能靠天吃饭。他们或者在河流沿岸,打捞从上游森林地区漂流下来的木料;或者在北极的海岸边捡拾从北美或者亚洲通过海洋漂流过来的树木。
即使在这种严酷,物资奇缺的情况下,爱斯基摩人没有选择像野兽一样生存,他们仍然能够发展出一套成熟有效的生产工工具和生产方式。他们用非常有限的原材料,支持一个又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他们用简单的材料,比如冰,动物的皮,骨头和石头,制作出各种各样特殊用途的工具。比如仅仅使用雪来建造房屋。其结实耐用程度能够支持一个家庭一个冬天的居住使用。他们用木料和动物皮革制作狗拉雪橇和独木舟。他们用动物皮革皮毛制成防寒服和内外衣,其款式已经成为现代很多防寒服品牌效仿的对象。
任何一个人,如果在博物馆仔细欣赏过爱斯基摩人的工具或者武器作品之后都会非常惊讶。都会被它们优美造型所感染,甚至会想去重新诠释美和艺术的真谛。在遥远的北方,那里的人类每天面对严寒、饥饿、恶劣的气候。在那里,能够活着就完成了生活的真意。但超出我们想象,艺术和美反而是属于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基本追求之一。不仅是他们,爱斯基摩人南方的邻居Athapaskan阿萨巴斯加和Algonkian阿冈昆印第安人也是一样。Samuel Hearne,一位18世纪服务于Hudson's Bay公司的贸易人员。他在一个冬天的旅途中,意外的发现了树林中的一个小屋,里面生活着一个独居的爱斯基摩女人。这个女人介绍说:他曾被另一个部落绑架,在七个月之前她设法逃了出来。从那个时候以来,她一直是独自在这居住。他掌握一些狩猎技巧,通过设置陷阱诱捕一些小动物,于是便在这里生存下来。Samuel在他的书中评价道: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宁愿与世隔绝七个月。没有任何与他人交流,人很容易陷入绝望状态。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能够持续的给予她生存下去的力量。Samuel发现:女人所有的衣服都是她自己缝制;所有的物品都是她自己制作;所有的食物都经过她精心制作、味道可口;她的屋子里的物品都摆放的井井有条;她甚至还给其中一些物品加以精心的装饰,给人一种浪漫的气息。
爱斯基摩人是如此热衷于艺术和美的创造,这推翻了,一个一直以来在某些人心中的陈腐观念 ----- 所谓的地理决定论。比如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就一定会比温带地区的人懒惰。他们不愿意工作,得过且过。我们都知道实际情况并并非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与和实际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
实际上,自然环境并不能决定人类文化的类型。它仅仅能够限定人类文化发展的边界。拿爱斯基摩人来说,环境限定了他们不可能发展出发达的农业文明。但环境会给这个文化的发展提供若干个不同的选择。并且不同等级的文化,会不知不觉的从大自然提供的不同选项中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继续发展。比如说,北美的爱斯基摩人为了适应极地的环境,创造出了igloo雪屋、kayak独木舟、sled狗拉雪橇、harpoon鱼叉和snow goggle雪镜。但生活在西伯利亚极地地区的人,他们拥有和北美爱斯基摩人几乎一样的地理和气象条件。比如Chukchi楚科奇人,他们就发展出了与爱斯基摩人不同的文化。楚科奇人并不建造雪屋。他们建造木质结构的屋子并在墙壁上铺上兽皮用来保暖。实际上楚克奇人生活的地区的树木也像爱斯基摩人周围的地区一样稀少。楚科奇人并不像爱斯基摩人一样精通狩猎。爱斯基摩人狩猎驯鹿,而楚科奇人饲养、放牧驯鹿,用来作为食物和衣服来源。同爱斯基摩人一样,楚科奇人也适应了极地北方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说地理环境会限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不会决定文化的发展。
爱斯基摩人在雪屋中是如何解决大小便问题的?
我们都知道,爱斯基摩人冬天是在雪屋里生活。那么在这个雪屋里爱斯基摩人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呢?吃喝的问题很容易想象,那么拉撒呢?有过在东北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由于厕所是在室外,所以寒冬腊月上厕所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冻屁股)。这样来说,上厕所这件事放在北极这里,就更成为了一个问题。那么爱斯基摩人是如何解决个人的卫生问题呢?
难道是因为他们特别不怕冷?可以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在雪屋外面顶着寒风上厕所?还是说他们在雪屋里面,当着家人的面“解决问题”?反正北极特别寒冷,气味儿不容易传播,可能也不会很臭。还有人说,爱斯基摩人同北极熊一样,冬天可以处于冬眠状态?这样他们就不用上厕所。那么究竟上述的这些情况哪个更符合实际情况呢?
爱斯基摩人把雪屋称为Igloo。常见的一个误解是,我们以为所有的爱斯基摩人都建造雪屋。实际上只有居住在北极中部和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才以雪为唯一材料建造雪屋。其它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则会选择包括冰雪之外的材料去建造间自己的居所。这是因为既然有了比起冰雪更好的材料,为什么不去利用呢?有条件的话,比如说他们会以鲸鱼的骨骼作为房间的梁,然后将雪砖铺在外面,并在房屋的周围围上兽皮。这样的话更结实,保暖更好。在室外温度零下45度的情况下,根据居住的人数多少,屋内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7到零上20度之间。有一些爱斯基摩人,由于居住在河边,可以得到上游漂下来的木料,他们都使用木头为主要材料建造房屋。
雪屋分两种,一种是临时性的。比如狩猎者在长途狩猎的过程中,仅仅用来休息一至两晚上的雪屋。这个会很小,可以容纳1到2人像一个倒扣的碗一样的建筑。另外,爱斯基摩人还建造中型和大型的雪屋。中型的雪屋是给一个家庭来居住,常常会使用一个冬天。大型的雪屋是用来举行活动,规模可以达到容纳20人以上。
对于这种需要较长时间居住的雪屋,建造起来就要复杂得多,往往需要若干个人共同参与。在雪屋的主体房间建造完毕之后,建造者还会在背风的一侧修建一个通道,在通道口搭上兽皮作为出入的门。这能够进一步减少室内温度的流失。接下来他会在雪屋的另一侧建造一个小一些的单独房间作为储藏室,放置过冬的肉类食物。并且还会在主房间到门的过道旁,另外建立一个小的雪屋用作厕所。最后在雪屋外顶风的一侧,还会建造一堵雪墙,用来阻挡冬季的寒风。爱斯基摩人建造雪屋的主要工具是雪铲。传统上是由驯鹿的鹿角做成,前端被磨成铲刀的形状,雪铲通常有两个手柄,一个手柄在顶部,另一个在中间,用两只手握住来铲雪。当然,有条件的爱斯基摩人的雪铲也用了薄而轻的木材做成。
雪铲所以在上面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里面已经准备好了卫生间。当然如果是打猎过程中建造的临时小屋,是不存在单独的卫生间的。因为仅仅需要住宿一到两个晚上,所以很多猎人就在雪屋里自行解决了。同时还需要补充一点。传统上爱斯基摩人的食物基本上为肉食,所以爱斯基摩人平均的大便频率每四到五天一次,这也间接减少了在任何情况下把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的机会。
那么在爱斯基摩人建造的雪屋厕所里面,他们是如何处理排泄物的呢?很简单,就是在雪上挖个洞,之后用雪盖上。一个雪屋厕所使用多次不能再用之后,就推倒,在旁边再建造一个雪屋作为厕所。所以,爱斯基摩人的大人,会经常反复对孩子强调:不要吃那些黄色的血!至于为什么,大家都能明白了吧。另外有人会问:厕所直接跟住所相通不臭吗?虽然北极的冬天气候寒冷,但实际上排泄物还是很臭的。根据十九二十世纪探险家的回忆:进入爱斯基摩人的雪屋中,最强烈的气味儿,并不是排泄物的臭味儿,而是那种海鲜略微变质的"喀喇"味道。爱斯基摩人在雪屋中要度过整个冬天,一切衣食住行相关的活动都发生在这里。包括处理打来的猎物(比如海豹),剔除内脏,拨皮,鞣制皮革,等等这一切。这些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气味,其实要远远大于排泄物带来的臭味。
这样来说,还有人对北极圈的特色旅游充满憧憬吗?
作者保留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