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挪威的森林》
大概十年前,科技不如现在发达,电脑也没有现在普遍。那个时候的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放学回家趁着晚饭前的那段时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从TVB到台湾言情再到大陆家庭伦理剧,因为总是期待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所以倒推到剧情上,我很受不了那些虐心的桥段,哪怕主人公只是中途短暂的与亲人和家乡告别或只是偶然的尝试新事物。
未经世事的我,单纯地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美好局限成一个一帆风顺的框架,然后将这个框架套在所有剧情上,再随着偏离既定框架的剧情不断陷入为自己设定的害怕、担忧与恐惧中,这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上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到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我发现,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人生,我们所经历的现实生活远比跟那些俗套的剧情更多元、更矛盾、更精彩。那些看似无风无浪的表象下,实则藏着太多的不安人生。
大多数人都是在不安中度过。开始的不安是不安于现状,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们渴望去改变,渴望去尝试。后来的不安是在不断尝试后的害怕,漂泊中的无依无靠,于是我们重新开始追求一种叫安全感的东西。就这样,两种不安交替在一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前段时间热播的《七月与安生》中,安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安少女,家庭的破碎让她过早的产生叛逆,盗窃、抽烟、喝酒、流浪,在城市与城市间辗转漂泊···安生的前半生都是在不安中度过的,以至于到后来她选择读书、嫁人、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过上了一份相对安定的生活。而看似听话的七月,从军训时拉响防火警报的那一刻,就展现了她的不安。只是,她没有安生的勇气,于是选择做一名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意料之外的是,剧情到最后发生了反转,七月主动提出让家明逃婚,背上行囊远走他乡,终于活出了那个骨子里不安的自己。
曾经在家长眼里一直奉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我,到大学后开始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自己喜欢的写作上,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把。二十年没有离开故乡的我,也开始独自一人去一座陌生的城市旅游,看看外面那么大的世界。
没有人会一直好下去,也没有人会一直坏下去。成长的过程就是由过往那些不安的体验堆积而成的。我们渴望着不安,于是我们感到迷茫;我们害怕着不安,于是我们有压力。最终,我们都不得不去面对,甚至是掩饰这份不安。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活得努力,假装坚强,表面上是为了维持生计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但究其根本,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对抗心里这份强烈的不安,以获得心安理得的生活。
所以,正视不安,并带着不安走下去,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