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
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碰了不该碰的东西,这时家长打了孩子的手心。孩子一次两次没有改正,还是屡次去碰物品,家长反复打孩子手心。由此,家长传递给了孩子如下四方面的信息,哪一种信息长期危害最大?
a)这件东西不该碰。
b)这件东西碰了会被打手心。
c)别人动了这件东西,你也可以去打对方手心。
d)防止别人不去碰这件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打手心。
欢迎分享出您的选择和理由,下文给出解释。谢谢关注!
下文
各位下午好,本周的思考主题是惩罚以外的方式。估计每位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过做错事被自己的父母惩罚的经历。惩罚的定义是什么?被严厉批评、被责令面壁思过、甚至可能被打体罚。一般惩罚是为了防止不做某件事情。
进入社会后,我们发现,很多社会规则是弹性的,比如在陆家嘴办公的企业意识到所在中心区域上下班高峰交通拥挤,再怎么惩罚员工不迟到,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迟到,于是企业实行错峰上下班时段。比如一些餐厅实行禁烟令,但面对社会客户总会有人在公共场合就烦,餐厅服务员人手有限也无力从道德层面监管有无人吸烟,那么就在就餐区域实行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比如,朝夕车道就是为了弹性疏通交通拥堵。所以惩罚未必能达成不让某件事情发生的目的。不让某件事情发生除了惩罚也有无法途径解决。
a)这件东西不该碰。——这是传递信息的本相。
b)这件东西碰了会被打手心。——这打手传递关联信号。
c)别人动了这件东西,你也可以去打对方手心。——这是打手行为延伸给孩子的行为习惯模式。
d)防止别人不去碰这件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打手心。——这是唯一惩罚方式带来的唯一思考模式。
如果一条路走不通,我们会另外则路。如果对待孩子一种方式行不通,为了防止他做某件事情是否也有多种处理方案呢?这无形中也给孩子示范了,如果他希望做成某件事情,或者对他人施加影响力,或者防范某件事情不发生,他也会采取多种方式尝试。而不是一条道不转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