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充满善意周四上午我有两节课,第一节和第三节,所以我上午第二节和第四节的安排就非常具有目的性,那就是帮Mr.Cui打扫卫生。
杨主任给我提过多次,他希望我能帮Mr.Cui收拾一下他的办公室还有洗一下他的车子,我当时提出打扫Mr.Cui办公室是因为他帮了我一个忙,交换条件是帮他重新设计一下他的办公室,仅此而已,不过没想到的是还送了一个洗车子。
我今天去兑现承诺的时候发现这个扫除道的任务量实在不小,我有一种想请个保洁的冲动,这家伙的屋子里实在太脏,吃剩的饭菜还在,馒头硬成石头了还扔在抽屉里等等,大家用猪一般的生活定义他一点也不为过,我从他屋子里收拾出了半垃圾桶的垃圾。
但我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多了很多理解,一个人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想收拾,连“人为悦己者容”都不想,这是活出了自我,活出了我行我素,虽然有点让人不适,但是只要自己不嫌恶心,那被恶心的就只能是别人。
当我帮助他洗车的时候,我发现他不仅仅是不讲卫生,而且还有不爱惜东西,这个车破损是小事,关键是车这几年从来没有被洗过澡,从残留下来的痕迹上,我可以这样判定。
我在想这家伙是没有时间吗?难不成他真的忙的不可开交?显然并不是,但是他为什么就没有扫除道的意识呢?这让我很是费解。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现象,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个why不解决,那么依然会有很多个what蹦出来。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见了,我给他洗车的时候大家也看见了,这个看见是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看见后大家就会议论这件事,对我来说或许是好事,因为我在日行一善,但对他来说并非如此。
虽然大家一直在诟病他的卫生问题,当然这次可以借我打扫卫生这件事又来“笑话”他一次,虽然这对他来说似乎习以为常,但是我在想这家伙心里上是否会有不好意思,这能不能让他发生变化。
我开玩笑说我会写一篇文记录这件事,他脸一红,赶紧制止我这样做,一个爱面子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呢?
不管怎样,经过打扫之后,他的屋子和车子发生了大改观,最起码干净了,但是下午下班我在去他房间看的时候,我发现又一堆垃圾出现了,我让他把柜子里的东西归类整理的任务他并没有完成。
突然对他感觉很失望。
当一个人没有卫生意识的时候,他不会去想扫除道这件事,即便是我这次帮他做好了,但是他真的就能做到重“新”开始吗?很显然习惯这个东西根深蒂固,不容易被改变。
杨主任让我以后监督他打扫卫生,他大概觉得我这样厉害的人可以轻松拿捏他,可以让他爱上干净整洁,可以爱干净爱美。但是我拒绝了他的要求,我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做这件事,我既不是他的保姆,我也不是他老娘,我只是在完成我们的交换,就是如此简单。
放下助人情节,方能享受快乐人生。
要想改变一个人不能靠要求,而是要给他价值感,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充满意义。
而这个家伙面临的一致的评价是他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既然是猪一般的生活,大家都这样希望,那我就变成猪好了。虽然他是成年人,但是他的思维还是青春期的孩子。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我们经常暗示他“你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你能把一切整理的井然有序”,我想他在这样的暗示下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如果我们大家给他的氛围场是充满善意的,我想他应该有勇气去突破自己。
当然不管如何,他改变或不改变,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他自己的课题,我们允许自己成为自己,我们也要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
不评价别人,以善意的心态接纳一切,挺好!
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