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击与反抨击

作者: 王海波w | 来源:发表于2023-06-25 03:59 被阅读0次

想想不应该抨击自己的老师,几十年写文章搞论证的学者,已是两鬓斑白,在技校的老师中,他是混得比较好的,工作场地已从技校搬到了政府大楼,最近他老人家评价了一篇文章,说写得有深度,我直接参与了抨击和差评,老师评价原文,在全党全国大兴调查研究之际,该文章基本解决了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的问题,很值得学习的好文章,我的评语是,实践证明,做到的不容易,想到不少,真正能为之所用,可谓,捉襟见肘,想想我大东北改革雄风,到底十年出了些啥,发人深思。

我这个老师研究了学问几十年,从他参加工作起,到即将把办公地址搬出大楼,可以说是学识五车,其文章观点鲜明,而且有些都是具有未来可研性,论点鲜明,切中要害,但是觉得忽视了一点,实用性与可行性,

引原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调查研究如何才能做到客观、科学、有效?答案就是一个“真”字。

用真心,积极之心。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领导干部应摆正心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对于作决策、抓落实、强管理、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推动治理变革、增进民生福祉的崇高理想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只有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宝贵价值,才能激发内心深处的调研热情,做到“手到心至”“身心合一”,做到无怨无悔、开拓进取,避免“嫌贫爱富”和“蜻蜓点水”式调研。

探索之心。行动服从于且服务于目标。调查研究的目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党员干部开展调研应有问题意识,保持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要带着问题做调研。提出问题是调查研究的起始点,分析问题是支撑点,解决问题是落脚点。党员干部应带着疑惑和猜想到实践中去摸索问题、确定问题、剖析问题。其次,探索表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调查研究的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只是表面现象,需要由表及里,用洞察力、探究力、意志力去挖掘和研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问题。最后,深挖关键问题背后的原因。调查研究发现重大关键问题之后,要以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探本溯源,努力揭示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

谦逊之心。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下基层调研时,应以学习请教的谦逊心态对待调查对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调查研究必须“眼睛向下”,“要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刘少奇同志回到湖南农村调研时曾亲切地对群众说:“我们下来调查,是请教你们,向你们学习。”调查研究的本质就是学习与探究,党员干部只有放下身段拜人民群众为师,当好“小学生”,向群众虚心请教,方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想听真话。调查研究必须听真话,只有听真话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办法。这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想听真话,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若只想听群众的溢美之词、应付上级检查、完成一份漂亮的报告,这样的调查不仅是徒劳的,甚至会损害政府形象,自然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相反,想听真话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够做到心系民情、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想听真话,体现的是干部的职业伦理。

敢听真话。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听真话,还要敢于听真话。人们普遍愿意听赞美、肯定的话,而不愿听批评、指责的话。然而,调查研究就是奔着“找矛盾”“找问题”去的,就是要直面群众的牢骚、意见和不满。这就需要调研者走出舒适区,培养敢于直面问题与矛盾的胆识勇气和担当精神。敢听真话,体现的是干部的人格魅力。

善听真话。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出于怕得罪人等种种顾虑,在接受采访或参与座谈时不愿意反映真实情况、表达真实意愿。因此,调查研究要想听到真话,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例如:在基层结识若干能交心的朋友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定一条“只谈问题不提成绩”的规矩,也是一种听真话的策略。善听真话,体现的是干部的领导艺术。

找真相,数中找真相。调查研究要以真取胜,还必须做到去伪存真,揭开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耳听为虚”,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浏览的各类材料,很可能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二手信息”,甚至带有一定的迷惑性与欺骗性。这需要领导干部从政府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和数据中寻找线索,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调研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甄别,从而获得客观的、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案中找真相。对已经定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是调查研究发现真相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经过规范调查取证的案例,通常事实都已经比较清楚。因此,对已经形成结论的违纪违法案件、民事纠纷等个案进行全方位考察,可以节省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也可以提高调研结果的可靠性。除个案分析外,还可以对一些权威的案例库进行系统挖掘,探寻地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真问题,总结其中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暗中找真相。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式的调查研究往往了解不到实情。因此,“微服私访”就是一种可以获取真相的选择。“微服私访”不仅有利于防止少数领导干部巧言令色、阳奉阴违的不良现象,而且更容易让人民群众讲真话。“暗访”已经成为部分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寻找真相的重要方式。有的领导干部经常不带司机和同事,走到哪儿、发现什么问题,就立刻给相关单位负责人打电话反映问题。类似的明察暗访、“微服私访”应当成为调查研究的潮流。

相关文章

  • 抨击😎

    对一个人最好的抨击就是沉默

  • 夸奖与抨击

    评价包括夸奖和抨击,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都是在用自己的坐标体系去评估对方。自己是唯一的主体,对方是客体。在亲密关...

  • 七言绝句劲松(新韵)

    平生扬正义,抨击反毛人。 黑影频来袭,雄心笑傲迎。

  • 抨击时弊

    人们对现实总是不满意的,渴望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 对社会弊端,愤于言表,时时抨击。只是有时见效,有时无果。 革除弊...

  • 琼瑶作品,三观不正和三观正的爱情

    近些年,网上有一股反琼瑶的风潮,大力抨击琼瑶作品三观不正,衍生出许多同人小说。 那些被抨击的琼瑶作品,《一帘幽梦》...

  • 托福写作--综合写作

    与阅读态度相反--1)直接抨击;2)承认问题存在。提出解决方案 抨击要点,要注意细节,细节才是得分点image.p...

  • 抨击假仁假义三

    随便摘录季羡林和胡适的两个小日记。 六月(42) 心境仍不好。人生真是苦哇! 十七日 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

  • 面对抨击者

    你是如何看待那些抨击你批判你文章的人呢? 嗯,我写文章其实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那他发表...

  • 没本事,到底招谁惹谁了?

    1 朋友圈不断有人在转载一些抨击性极强文章,抨击的对象是没本事的人。 对啊,只有抨击没本事的才能树立标杆,才能凸显...

  • 生而为人呢?

    有时候失败的背后只有你自己才明白是什么缘由,而别人只会看你的结果则对你进行抨击与谴责,因为大众都是这样抨击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抨击与反抨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u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