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嘟……嘟……”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听筒里传来机械的女声令我有一丝烦躁,更多的是电话无人接听的不安,我是在给我妈妈打电话。
从上大学那年开始,每天晚上给我妈打个电话已经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四年过去了,每晚准时汇报我一天的情况已条件反射般深深刻在了我心里。到如今,有知道我这个习惯的朋友还会问,你现在还每天晚上给你妈打电话吗?我回答是的时候,总会看到朋友脸上惊奇而又不解的表情。
今晚的电话我已经打了三遍了,一直重复着无人接听的悲剧。按照惯例,我妈一般会在响铃三声后接通电话,最多不超过两遍,但是今晚已经三遍了。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上身体不好,使得我的不安随着电话的忙音越来越强烈。
叮,电话接通了。“喂,妈,你干嘛去了,怎么电话一直不接呢?”在电话接通的瞬间,我想一股脑地把我想说的话都表达完。
“我刚才在卧室找东西,没听见,你下课了?”
“恩,刚下课。吓死我了,我说怎么一直打电话都没人接,下次记得把手机随时带在身上。”
“吃饭了吗,我刚下课回寝室。”
“早吃过了……”
这是我与我妈的通话日常。
每天打电话,打电话的时间维持在三分钟到三十分钟范围内。三分钟的时候是简单的问问对方在干嘛,有没有吃饭,再嘱咐一遍对方早点睡觉。再长一点儿,会分享对方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烦心事。
通话之前,会特意清清嗓子,以免声音稍微不对,被她误会成不开心或者感冒,唠叨一顿是无可避免的。
有一次因为在实验室做实验没能准时打电话,想起时已是十一点,挣扎一番还是打了过去,我妈没睡,一直等着我打电话。我问她为什么不主动打给我的时候,她说怕打扰我。为此,我曾一段时间特地定过闹钟。
约好和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准时,他们会等着你的电话,会担心,会无能为力。
02
微信火的时候,我还在玩QQ,但也仅限于收一些学校发出的相关消息,日常隐身状态,遇到消息,不是急事儿,百分之八十收不到回信,经常被朋友调侃为山顶洞人。后面为了不被时代甩得太远,特地申请了微信号,仅仅只是加了一些好友,没有发过朋友圈,一直被误认为是小号。
我第一次发朋友圈是我妈教的。我妈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对于这些通常是他比我和我爸都玩得顺溜儿。
因为室友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做植物介绍,需要帮忙宣传,我发了人生的第一次朋友圈。找了半天,不会,无奈求助我妈,惨遭一顿批斗。
“妈,朋友圈怎么发,教我一下吧!”我用一种日常撒娇的语气对着她说。
“你不会发朋友圈?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一个大学生居然不会,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以后回家怕是认不得你妈是哪个了吧?”我妈用她一贯使用的嘲讽式宠爱语气说道。
“……”这个时候只能承认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来吧,看着哦……”
我妈也不怎么发朋友圈,却爱转发一些类似婆媳问题,奇闻怪事的视频、文章等,我从未点开看过。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会转发这些?
一个人在家的寂寞,大概是占了绝大部分的·。空荡荡的房子,说一句话无论声音多大,都只有一个人听得见。她大概是很想我们的吧。节假日的时间,一家人齐聚,笑声、说话声、电视声充斥了整个屋子。假日一结束,全都消失不见,留守的那个人才是最寂寞的。团聚的痕迹还在,昨日一起吃饭聊天的场景还在脑海中徘徊。转眼间,只留下一屋子痕迹证明不是梦。
有时间的时候记得多回家看看爸爸妈妈。
03
网络化的时代太多东西让人消化不来,跟不上就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即使时我妈学习新东西还挺快,但信息迅速变化还是让她应接不暇,就好像时间不知不觉中流过,明明她看起来不老,我却不得不承认她双鬓间的白发越来越多。
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密码是他们那个年纪的人的硬伤,即使是我也不敢频繁地换密码。一天中午,我手机响了,来电显示“A妈”,这是我手机里给我妈的备注,方便我打开通讯录就能找到。中午的电话让我有些紧张,没事她是不会打电话给我的。
“喂,妈,怎么了?”我语气略带急促的问道。
“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我想在支付宝上交电费,忘记了支付密码。”
“哦,我给你设的我生日呀!”
“我试过了,显示密码错误。”我妈说道。
“那你等等,我现在给你找回来。待会儿有个短信发过来,你把那个验证码发给我,我先挂啦。”
类似对话在这一个月内已经发生过三次了,一次是支付宝支付密码,两次淘宝密码。我在自己的备忘录上添了一项:过年回家教会我爸妈简单的找回密码。
时间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黑发,他们的容颜,还在不知不觉中连记忆力、健康都慢慢带走了。
父母需要你教的东西越来越多,别烦他们,曾经他们也是这么教会我们的。
【齐帆齐自媒体写作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