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散文读书笔记
晨读:《资治通鉴》[187]汉武帝的好与坏——君王的性格,就是国

晨读:《资治通鉴》[187]汉武帝的好与坏——君王的性格,就是国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7:30 被阅读130次

    【原文】

    元狩三年

    山东(崤山以东地区)大水,民多饥乏。天子遣使者虚(掏空)郡国仓廥(廥:仓库)以振(赈济)贫民,犹不足,又募(征集富豪接粮)豪富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姓名上报朝廷),尚不能相救(还是不够)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把百姓迁到关西及朔方等新开拓土地),衣食皆仰给县官(官府报销),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派出使者分区管理),冠盖(使者车辆前后相接)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汉既得浑邪王地,陇西,北地、上郡益少胡寇,诏减三郡戍卒之半,以宽天下之繇。

    [白话文]

    崤山以东地区发大水,很多百姓陷入饥饿、困苦境地。汉武帝派出使臣,将当地各郡县封国仓库中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仍然不够,又征集富豪、官吏、百姓,凡借钱粮给贫苦灾民的,将其姓名上报朝廷,但还是不能解救,于是将贫苦灾民迁徙到函谷关以西及朔方郡以南的新秦中地区,总共七十多万人,所需衣服、食物全部由官府供给,数年之中,由官府借给生产资料,朝廷派出使者分区进行管理,使者的车一辆接一辆。费用以亿计,多得数不清。

    汉朝得到匈奴浑邪王辖地后,陇西、北地、上郡一带外族入侵日益减少。因此,汉武帝下诏将上述三郡的屯戍部队裁减一半,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点评]

    这次大水天灾非常严重,汉武帝后期的国库空虚,一方面和他接连发动战争有关,一方面也与发生这些大的自然灾害有关。汉武帝的赈灾力度还是很大的。另外,他让边地成为“内地”,削减国防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 从上边两项事情来看,汉武帝还是关心和体恤老百姓的。

    【原文】

    上将讨昆明,以(因为)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开挖昆明池练习水战)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更加严酷),吏多废免(官吏被撤职很多)。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因军事行动而鬻爵),征发之士益鲜(很多人买了五大夫的爵位而不用服役)。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授予实职),不欲者出马(不想干的就献马),以故吏弄法(玩弄法律),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罚到上林苑砍荆棘,挖昆明池)。

    [白话文]

    汉武帝计划要征讨昆明地区,因该地有方圆三百里的滇池,所以特修“昆明池”练习水战。此时,法令越发严苛,官吏被免职的很多。由于战事频繁,百姓多买爵到五大夫以免除劳役,所以官府能够征调服役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朝廷任命具有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人充当低级官吏,不想当的人必须向官府交纳马匹。凡官吏玩弄法令的,都被发配到上林御苑去砍伐荆棘,挖昆明池。

    [点评]

    汉武帝雄心勃勃,到处开疆扩土,然而过度的征伐,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必然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

    【原文】

    是岁,得神马于渥洼水中。上方立乐府(刚设立乐府),使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以宦者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级别很高);弦次初诗以合八音之调(给新诗配乐)。诗多《尔雅》之文,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辞赋深奥,精通一经的都听不懂),必(需要五经之人一起研读)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及得神马,次(依次)以为歌。汲黯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赞美)祖宗,下以化(教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在宗庙演奏),先帝百姓岂能知(怎么能知道唱的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白话文]

    这一年,在西北渥洼水中得到一匹神马。汉武帝正在设立乐府,命司马相如等创作诗赋;任命宦官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佩带二千石印信。将新作的诗赋袖上弦乐,使它们符合八音曲调。由于这些诗赋中多用深奥的文辞,仅仅读通一部经书人自己看不懂,必须汇集五经专家共同研究诵读,才能全部了解它的含意。及至获得神马,汉武帝又命令创作诗赋,配成歌曲,汲黯劝道:“凡圣明的君主制作乐章,上应赞美祖先,下要教化人民。如今陛下得了一匹马,就要将诗谱成歌曲,在宗庙中演唱,先帝和老百姓怎么能知道唱的是什么呢?”汉武帝听了不说话,很不高兴。

    [点评]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说汉武帝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衍做出了贡献。

    汲黯“憨直之臣”,总是在汉武帝兴头上唱反调,扫他的兴。

    【原文】

    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担心不够);然性严峻(严厉刻薄),群臣虽素所爱信(宠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绝不宽恕)。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任意)无已(不停地)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生气),上笑而谕(晓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如果)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留着做什么)!”黯曰:“臣虽不能以言屈(说服)陛下,而心犹以为非。愿陛下自今改之,无以臣为愚而不知理也。”上顾(回头看)群臣曰:“黯自言为便辟则不可(阿谀),自言为愚,岂不信然乎!”

    [白话文]

    皇上招延士大夫,总是觉得人才不足。但是性格严峻,群臣当中,就算是他平时喜爱信任的,偶尔小有犯法,或欺君罔上,就逮捕诛杀,毫不宽免。汲黯进谏说:“陛下求贤很辛苦,但是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您杀掉了。以有限的人才,供应无限的诛杀,我担心天下贤才都要被杀光了,陛下用谁来治国呢?”汲黯说得非常忿激,反倒把皇上给说笑了,说:“何世无才?只是用才的人不能识别罢了。如果能识人,何患无人!所谓人才,就好比有用的器物。有才,却不肯毫不保留的贡献出来,那就跟没有才一样,不杀他杀谁?”汲黯说:“我虽然说不过陛下您,但心里还是认为陛下做得不对。希望陛下能够改正,不要认为是我愚笨而不懂道理。”皇上对群臣说:“汲黯如果说自己投人所好,那当然不是。如果说自己愚笨,那就一点不假!”

    [华杉先生评论]

    性格即命运,君王的性格,就是国家的命运。汉武帝为了照顾七十万灾民,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可见他对人民的慈爱。对官吏的,则是严厉苛刻,砍下一个他不满意的官员的人头,就像摔碎一个瓦罐。不过,在如此捉襟见肘的财政窘迫中,他还忘不了征讨昆明。他的事业太大,举全国之力都支撑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187]汉武帝的好与坏——君王的性格,就是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c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