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是指文化吗?
文,它是和质相对的。“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在的表现,质是内在的淳朴。
当你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修炼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来学习一些文,比如礼、乐、射、御、书、数等。
人生四种修炼方式:
入则孝:与父母一起修炼
出则弟:与他人一起修炼
谨而信:用事情修炼
泛爱众而亲仁:修炼自己的心灵
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公关思维不可取
孔子告诉我们:君子不爱夸大事实多说话,而是会在自己做事时下功夫,追求更好、更完美。现在总有人做事是公关思维,做一点点公益就四处传播、扩散,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他所做的善举。但一个真正的公益人一定不是一个公关思维的人,他的目标是努力地做更多的事,他可能也会做宣传,但他是把宣传视作手段,宣传是为召集更多的人、完成更多的善举而服务的。如果建立了公关思维,那就太在意名声、“累于外物”了。推荐你读《靠谱》。
3.出门如见大宾: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遇到谁
时尚教主加布里埃·香奈儿曾经跟身边的人说:“我无法理解,一个女人怎么能够不稍微打扮一下就出门——哪怕是出于礼貌。” 我们倡导出门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是为了拜金、攀比名牌等等,而是为了“得体”二字。得体不是贵气逼人,而是对他人的尊重。你永远也不知道今天出门会遇见谁,很有可能是你命中注定的缘分,也有可能是改变你一生的贵人。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若你待他人如贵宾,自然也会受到礼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