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作者: 细雪飘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2:11 被阅读0次

      20年前,我人生第一次买房。

    那时我和先生手里只有10万存款,买房只有一个条件:便宜。什么样的房子便宜?自然是二手房、顶楼、房龄老......考虑到上班方便,最后我们选择了市区70平米的一小套房子,6楼,东西朝向。买这套房子我们贷了10万,住了5年,还房贷并无我们想象的压力大,不到两年就还清了,但同时住了也发现这套房子太小,朝向又不好总晒不到太阳,于是便乘楼市刚刚有起色时,卖了这套房,并开始着手第二次买房之旅。

      但不幸的是,因为当时没看到合适的房子,又担心资金在自己手上缩水,于是拿着卖房的钱到一个朋友那里投资,谁知投资并无起色,一年半下来,能保本就已不错。而此时第一套房虽还没卖几个月,就传来了门口建地铁的消息,同时家门口的小学又被一所重点学校兼并,于是我的第一套房一下子摇身为学区房,可想而知,房价几乎比我卖时翻了个番,从现房到现金,仅这一转变就让我损失惨重。

      当然,第二套房还是要买的。同样的,当时手里依旧没多少钱够付首付,因此标准定的依旧是便宜。二套房是我家先生去看的,是即将盖好的期房。当时我忙着照顾年幼的女儿,甚至都没和先生一起去现场看,他就现场拍板定了,理由是新房,120平,比较大,小区前有个家乐福超市,人流量大,虽然不是在闹市区,但房子总价不高,感觉挺有增值空间,于是先生果断拿下。

      然而第二套房仅住了5年,我们又开始寻觅,准备第三次买房了。因为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好的幼儿园资源多在市区,这套房离市区较远,接送孩子非常不方便,而且未来小学也会在幼儿园附近,我们决定再住回市区。当时看了几套房子后,我们看中了一套学区房,120平,单价仅1万,还带阁楼和露台,我很是喜欢,但思来想去,觉得实在拿不出120万,又抹不下面子向家人借,只好放弃了。

      就这样,眼看着房价蹭蹭地上涨,我们发现不能等待,得赶紧买房。这次的标准还是便宜,但加了个条件,那就是房子要更大。年幼的孩子需要保姆照顾,家中老人也时不时来住几天,房子大、房间多是我们的首选,我用这两个条件在网上搜索,终于找到了一套4室2厅的二手房,房间和客厅全部朝南,房子也不靠近马路,很安静。但因为在顶楼,没有电梯也不靠近地铁,学区也不好,所以总价并不高,这套房我们住了整整十年,从三十岁住成了四十岁,女儿也如意上了南京市最好的小学,可就在今年,女儿该上初中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女儿上到了南京的一所优质民办初中,但学校离家比较远,每天接送成本很高。而且我们人到中年爬顶楼也觉得没以前轻松,尤其是每次出差拖个大箱子再爬楼那情景更是痛不欲生,再加上现在的房子没有小区,装电梯空间又不够,我们也希望改善自己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环境,于是又准备换房了。

        可这次,我发现我们已经换不起房了。二十年下来,房价早已今非昔比,当时没买的那套学区房,后来因为成了双学区,身价早已过千万,而我现在住的房子,因为在老城区,拆迁成本太高,没有新房子带动,加上又无学区,升值空间十分有限,很难卖出合适的价格。于是在面临孩子初中,家里教育费用投入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只能望楼兴叹。

        而纵观和我同龄的朋友,因为当时选择了学区房、或是交通便利的新房,房子增值远远超过了我,他们在年过中年时,依旧可以轻松的换套条件更好的房子住。前些天,我和以前的老同事见面,她和我差不多条件从一套房起步,只是她的第一套房是学区房。后来她也陆续买了两套房,均为新房,一套是单学区房,门口就是地铁,有电梯,房龄新,楼层好;另一套则是她卖了第一套双学区房后在秦淮河畔买的,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高档小区,大品牌物业管理,两套房产总资产早已过两千万,可以说她现在的生活更加笃定、舒适。

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认知。

傅盛曾经说: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从买第一套房到第三套房,我的标准始终定的就是价格低,其实高有高的道理,低有低的不足。当时价格高的房子因为各种优势的累积,往往增值更迅猛,而当我的眼界只放到捡漏、便宜的视角上时,便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房产的投资价值,所以注定资产缩水。这些年,我开始了对房产投资的学习,这时我才明白,值得投资的房子通常具备三大条件:交通便利(如离地铁近)、学区、是否是大开发商。这三个条件现在看起来如此简单,可我在之前的十几年来里,却从未想过,更没有行动过。

      因为认知的不同,对未来的判断就会不同,对同一个项目或者事件的风险和机会有不同的结论,导致不同的决策,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差距。

      平时买一本书都会货比三家的我,在买房子这么重大的决策时,却显得如此草率。假设买一件一千元的衣服,那我至少会在淘宝比较十件衣服,甚至还会等到双十一再出手,衣服尚且是我熟悉的领域,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穿衣的风格还是熟捻于心的,但房产领域我一不熟悉,二未做功课,三按照挑衣服的比例,买套几百万的房子,不说看成千上万,几十上百套房子是要看的,而事实上呢,我会匆匆看几套房,甚至都没看房就轻易做了买的决定,这不就等于不带武器直接上战场吗?说到底,还是自己对未来没有判断,没有仔细规划未来五年、十年的人生,导致机会来临时不能准时把握。

      所以说,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真正指引一个人行动的,不是资源,不是钱,不是关系,是认知。

      买房子如同买保险,都是为未来未雨绸缪,如果你的认知水平不够,你就如同当年的我一样,今天只会盯着保费是不是高,而不会考虑未来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幸遭遇意外或大病时,会给家庭、甚至家族带来怎样的压力,一场大病消耗的或许真有可能是一套房子,如果你知道未来肯定会损失一套房子,你今天还会拒绝保险吗?你还会说我已经买了其他保险、这个保险不需要了吗?试想一下,你一年买的东西会浪费多少钱?几千还是上万?区区几百元的保险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损失,却能换来一个家庭的稳定,你还会拒绝保险吗?

    知易行难,所以必须要努力精进,刻意练习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请问,今天你学习了吗?

相关文章

  • 认知,认知,认知!

    最近的一些经历,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决定我们生活的根本因素,不是财富、知识、权利、家庭,而是认知。当然家庭、财富、知...

  • 认知认知再认知

    有一种元能力,是对认知本身进行再认知的能力。学完吴伯凡老师的《认识方法论》课程后,我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如下升级: 1...

  • 认知的认知,元认知!

    今天第一次听到元认知这个概念。晨读告诉我们,元认知就像一个记者,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尊重事实。 我用5个...

  • 第十四天 3月19日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体验,评...

  • 元认识读书笔记(四)元认知与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与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的概念——认知过程的认知即元认知。 经典元认知概念的基本含义是使人们用来对自身的认知...

  • 《思辨与立场》摘录笔记1

    心智特质: 认知谦逊 认知坚毅 信赖推理 具备认知勇气 换位思考 思维自主 认知一致 认知正当 认知公平

  • 【经营管理】:认知之所在

    ★❤ 认知正确的知道,跟,认知错误的知道认知正确的理解,跟,认知错误的理解认知正确的了解,跟,认知错误的了解认知正...

  • 《学习策略研究》第一章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及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原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

  • 2019-12-29

    关于认知 认知的差异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认知的多与少,认知的对与错,还有认知的高度,认知的宽度,认知的深度。 从认...

  • 思维认知,决定着一部分人的人生高度PS也决定你能不能好好说话

    认知层次分为两个阶级——高级认知阶级,高级认知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还有低级认知,低级认知是非人类动物特有的认知。 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g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