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而居

作者: 郭娟妃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15:06 被阅读0次

山中天气乖戾。凌晨,阵阵闷雷碾压式的滚过一座又一座山头,大雨随之倾盆。雷声沉闷,雨声脆响。山风起,山林俱醒。云雾紧随其后,先是薄薄的一层,轻歌曼舞,霎时间,便包裹了山间的一切,使得六七点钟的光景依旧如四五点般暗淡。渐次,雷声不再,大雨如故。雾气氤氲中,寺院早饭的云板声响起,山中日月由此开启。

即便是春天,山上也晴日甚少,气温更是低下。因而,山下所见的春暖花开于山上便稍显迟滞。变幻莫测的天气帶来的是山野幽涧莫名珍稀物种的滋生。它们藏身于罕无人迹的悬崖绝壁,隐匿于藤蔓丛生的林木之间,在无人干扰的环境下,肆意生长。友人有幸,于雨后初晴日偶遇一奇特蝴蝶,身披绿裳,翅长如飘飘衣袂,双翅之上各着一圆形斑斓图案,如眼眸若星辰,艳丽至极。后拍照查询,乃世界名蝶,欣喜不已,遂发圈分享众生。

(这是白岩山上的珍稀植物:独蒜兰)

珍稀之物难以得见,奇观异景却日日可观。山上有一观景处曰“独占鳌头”,据传,此乃北宋闽清籍状元许将(1037年—1111年),于嘉祐八年(1063年 )进京赶考之际,从白岩山下文定村老家,行十余里山路,至白岩寺礼佛许愿毕,登临此兀岩。彼时仰观天高云淡,俯视众山如丸,顿觉胸襟开阔,意气风发,并在当年高中癸卯榜状元,年仅27岁,成为福州地区史上第一位状元。后人因此佳话,将此兀岩命名为“独占鳌头”岩。

山雨下罢,日头冲破云层,山中弥漫的薄雾即刻消散,随之而来的是汹涌澎湃的云海。立于独占鳌头岩,俯视整个三溪乡,此刻已全然隐没在白色“浪涛”中。云海随风飘荡,一团团一簇簇,如棉如絮,如梦如幻。那绵软细腻的质感让我联想到冬日温暖的被窝,很想纵身一跃,置身其间,翻滚蹦跳,如孩童般欢腾雀跃,或索性扯过云被一角,闭目躺平,任由风裹挟着,做一个真正“云游四海”的人。遥想许将当年立于岩上,得其开阔之感,遂成就其不凡经历。而今,我立于岩上,则有安暖之意,实则一介凡夫俗子。

于此云起雾散的来去间,上午的时光就此荒废。虽说在凝神静观之时也发思古之幽情,感当今之得失,但于一介凡夫而言,不过是为赋新词装深沉罢了。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还是少思考为妙。

午间,食过斋饭,众人便荷锄入林,寻野菜挖竹笋。山中野菜名目繁多,圣智师父久居于此,深谙其性。但见阶旁檐下,草丛林间,凡能见光阳沐风雨的地方,皆摇摇曳曳一茎茎隐姓埋名的颇具功效的野菜。称其“野”,只因生于野外又无人料理,加之如今生活条件改善,物质充沛,无须漫山遍野去寻食。久而久之,知其名姓者寡,识其珍贵者更是稀。经师父指引,我们收获颇丰。我好奇野菜所具功效,打开百度一查,专家有言“野菜能为人体提供更加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是自然生长无污染的天然食物,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强人的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另外很多的野菜即是食品,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人体的疾病……”得此箴言,晚间食用之时乃满心欢喜,至于其在体内所起的良好作用,自不待言。

话说采野菜只需步行弯腰即可,挖竹笋却无劳力不能为了。山上气温低,植物的生发也较山下迟缓。竹林里冒头的竹笋不多,先行冒头的均是皮黑肉糙的品种,它们的块头硕大,埋于地下深处,地上看却只是头顶一簇新绿的黑色锥形物。师父挥锄深挖,挖笋的方式好似与人对话或写文的旁敲侧击,不能直接对准笋身下锄,而是从它侧面一点一点的把土刨出,直至半米距离,笋的根系才得以显现,于根的上部,师父挥锄把笋砍断,当下,已是气喘吁吁。这是今年春天我所见过的最大一根笋,立于地上,比我小腿还长,论粗,我只能甘拜下风。师父说,“挖这一根就够寺里食用良久了,如今疫情蔓延,山下的人不便上山,而山上的人也要少下山,尽量不给地方添麻烦。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缺菜少果的时候,往树林里走上一趟便可解决部分所需。”说话间,他已经把方才挖笋挖出的坑用土填平了。

林间毛笋众多,师父计算着哪棵能挖哪棵不能挖。正因如此,山上终年茂林修竹,一片繁盛。当山风吹拂,竹竿树梢皆簌簌作响摇曳生姿,一如满山佳人,绿腰舞轻盈。毛笋重达数十斤,剥开其毛糙粗黑的外衣,鲜香嫩滑的笋肉让人垂涎三尺。南方人有福,其中一福便是春有鲜笋可食,那是自然对我们的偏爱。

从林间出来,日已偏西,香积厨上空已有袅袅炊烟升起。在寺院,吃饭亦是修行,师父说,“佛门中的吃饭,正规说法是过堂,堂,就是指斋堂。过堂主要体现了五个佛教理念: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细细想来,与我们平时吃饭都要相互交谈,讲笑话、说段子,古今中外、雅俗并蓄,并以敬酒劝酒营造气氛,越热闹越好的场面相比,寺院里的吃饭则是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风。

三餐毕,一日算是过了。夜幕降临,山林归于沉寂,黑魆魆的山头让人望而生畏,花鸟鱼虫于黑暗中也都敛声屏气,静待来日黎明的曙光。寺中的小狗旺旺在禅房前踱来踱去,俨然是一只守卫家园的忠犬。客堂里灯火通明,两师兄气定神闲,挥毫泼墨,一笔一划尽显优雅与娴静。她们的字里行间透着白岩山的灵秀,更散逸着借山而居之人淡泊从容的心怀。

借山而居,借景遣怀……

相关文章

  • 借山而居

    借山而居

  • 借山而居

    最近一周,看完了二冬的三本书《借山而居》《鸡江湖》《鹅、鹅、鹅》。起因是关小阳推荐几篇文章让我看,读了几篇后觉着有...

  • 《借山而居》

    今天小艺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冬子的《借山而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回来后我发现,在选择一种生活时,一般都会...

  • 借山而居

    很多年以后,我们在一起,有一个小院子,庭前一树梨花,时光尚好。

  • 借山而居                            

    借山而居的生活, 富在春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花一草一阳光, 一笔一墨一诗意, 一墙一瓦一锄头, 一猫一...

  • 借山而居

    《2014借山而居》这是在2015年给我惊喜的一篇文章。说实话,我更喜欢那些通过手眼合一完成的实景图照片。 这篇文...

  • 借山而居

    借山而居随感 冲着图下的,想在奔忙之余看看,“心远地自偏”矣~全书阅完,更惊艳的是文字 读得心旷神怡,跟着张二冬养...

  • 借山而居

    初看这本书时,看到一些语句,比如“若有瘾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比如作者喜欢砖地,认为弹个烟灰或者喝茶时泼出去茶根...

  • 借山而居

    知道张二冬是在两年前,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他的书《借山而居》。 读后,我羡慕了,但我更感叹于他在现实中的勇气,一个正...

  • 借山而居

    借山而居一直是中国人心底的月夜清辉,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装满凡人的诗意和梦想,更是精神的归宿。深山古刹,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山而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mt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