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作者: 杨洁kathy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6:19 被阅读0次

    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一万小时定律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此说法是来源于马尔科姆·杜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此说法尤其明显的漏洞。首先,入门一个领域甚至成为达人可能只要适当训练就可以了,但真要达到顶尖水平天赋、基因的因素就重要起来;其次,不同的领域训练的时间显然不同,像顶级音乐家得需要15-20年的训练;再次,训练方法可能比训练时间更为重要,即便你每天练习跑步,十年后也不可能达到世界冠军的水平,因为你的方法根本不对。

    那科学的“一万小时定律”是怎样的?那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由弗洛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总结其主要解读有以下四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要把训练的内容分成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为什么是“刻意练习”呢?很多心灵鸡汤、成功学不是教导我们要拼命努力吗?要有坚定的信念吗?诚然,这些很重要,但所有这些都得有基本功支撑,喊口号没有用,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的在这个领域内,练习。

    1、只在“学习区”学习

    理学家把知识和技能分成如下的三个区域

    刻意练习

    最内一层:舒适区,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最外一层:恐慌区,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技能;

    中间一层:学习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应该立刻转入下一个困难点。

    获取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只能叫信息,而真正的知识是能够提升改变你的行为的,很多人总是在舒适区里练习同样的技能,所以很难进步。再者,持续的在“学习区”做事,是很难,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童星长大后没有什么成就的原因,《伤仲永》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脱离舒适区,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很多人停留在舒适区,鲜花掌声不断,怎么还能有进步的空间呢?像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每年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来测试自己的自控力,这些目标很多时候和公司经营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为了挑战自己:2009年每个工作日带领带,2010年学习中文。。。

    世界上有一帮人,属于一天不进步就难受的人。

    2、刻意练习的关键部分:基础训练

    人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他们大多数具有某种结构,掌握这个基础结构就要靠基础训练,也就是我们说的基本功,不管你要进攻哪个领域,基本功是少不了的,要练就这个基本功也是有方法的,首先,可以把复杂的过程拆分成一个一个部分单独突破,就像练琴一样,不能上来就整首曲子弹,而是一段一段的练习,体育竞赛的训练也是需要大量的基本功训练。

    人脑怎么掌握一种技能呢?神经元理论说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激发很多个神经元,如果这个动作反复做,那神经元就会反复被激发,最终会连在一起,在大脑里形成不同网络结构。也就是说技能长在大脑里了。那用什么方法可以迅速的让技能长在大脑里呢?有两个关键点: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训练时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所谓重复练习就是形成常规,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一部纪录片,叫做《徒手攀岩》。

    刻意练习

    《徒手攀岩》记录的是一位叫做Alex的职业攀岩运动员,徒手爬上一座高914米悬崖的过程。

    你知道他为了这次攀爬,准备了多长时间吗?不是几天,不是几个月,而是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Alex在不同的条件下练习攀岩。光酋长岩,他就带着绳子爬过将近60次,一遍一遍地考察路线。每次攀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记笔记。岩石上,哪个地方有一个微小的凸起可以借力,哪个地方手和脚应该怎么配合,Alex都熟记在胸、倒背如流。当别人问他怎么控制风险的,他只说了两个字“练习”。也就是不断地重复再重复。

    当然练习需要有针对性,否则都是浪费时间,必须一切从实战出发,且每次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3、反馈很重要

    刻意练习要有及时的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不会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道德认知,也就不知道自己可以改进的方向。上学时感觉把书看的差不多了,但做题时才发现没有真正理解,我们只是熟悉,不是理解。反馈者不见得比你水平高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你。

    4、决定刻意练习的因素

    刻意练习并不好玩,不是你想刻意练习就能练习的。埃里克森团队研究表明,决定刻意练习重要因素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学习环境。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这样的练习时间才算有效时间。

    5、怎样练就1万小时?

    首先对自己要狠,要赢,把练习一种技能当成必选项,孤注一掷,每一个神童的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的孩子猛练的父亲,莫扎特,郎朗,马友友都是如此;其次,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这样能刺激动力奖励机制对阶段性目标很管用,对于长期目标可能更需要内在驱动力,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那兴趣是否是天生的?是的,这些“我要练”的人有基因优势,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了,因为这决定着在枯燥的基础训练中谁能坚持下来。有研究证明,关于学习,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学习方法哪个对长期学习更有影响力,不是智商而是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外部的刺激有短期效果,但不可持续。

    达尔文的父亲想让他学医,达尔文也的确进入了医学院,他报了很多医学课程,但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些课程,他更喜欢地质学,鸟类,自然史。最终,他听从了基因的召唤。

    也许兴趣就是大师们最大的先天因素,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能足够幸运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了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找不到。找不到,未必是这个人不行,可能是大环境就不行。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会对我们的人生充满激情和希望。

    刻意练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刻意练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jd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