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居轩首页投稿免审核专题首页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

作者: 期期艾艾的舌头 | 来源:发表于2021-04-10 16:21 被阅读0次

当我们身居陋室,很容易想到刘禹锡的那首《陋室铭》,劝慰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说到刘禹锡,无法回避“二王八司马”,这个唐朝短暂的革新,持续了三个多月,就破产了。而这次个革新的领导者,要么被杀,要么被贬谪。

 二王八司马雕像

普遍观点,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李诵即位后,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积极推行革新。但是历史真相或许并非如此。“二王八司马”只是一群文人,他们并没有才能给唐朝带来深刻变革。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遗诏传位于太子李诵,当时李诵同样重病在床,之前德宗重病,李诵因为生病都没能进宫看望自己的父亲。李诵勉强挣扎起来,在朝堂接受朝臣朝拜,正式即位,即唐顺宗,稳定了天下民心。

即位后的唐顺宗李诵中风很严重,已经没法说清楚话,无法有效的处理政事,很多事情依赖心腹王叔文、王伾等人。二月,顺宗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顺宗即位,总会有些新气象,这些拉拢民心的举动,被后世认为这是一场革新。德宗末期的五坊小儿胡作非为,引得京城怨声载道,顺宗废除宫市,罢黜五坊小儿,拉出京兆尹李实做替罪羊,把李实贬为通州长史。这些细碎举措收获了民心,但还不足以称为变革。

因为顺宗身体无法主持朝政,所以大多数朝政都是顺宗和他的小圈子决定的,这就有朋党的嫌疑,当时求见王叔文和王伾的大臣络绎不绝,甚至许多人无处栖身,借住邻近小店。

以二王为首的这些人,并不受朝廷传统朝臣的待见,史书记载,这群人经常聚在一起相互吹捧,王叔文一直以诸葛之才自居。传统的朝臣,像御史中丞武元衡对这些人十分讨厌,王叔文把武元衡赶出了检察机关,让他担任左庶子这个闲职。反对王叔文的朝臣,聚集到顺宗儿子身边,双方斗争的焦点聚焦到立太子问题上。

到了三月,朝臣看到顺宗的身体越来越差,谋立太子,王叔文等人各种阻挠。宦官俱文珍是唐德宗时期的宠臣,对王叔文等人的行为十分不满,联合翰林学士郑絪等人,草拟诏书向顺宗请求立太子,顺宗中风不能说话,郑絪在纸上写了“立嫡立长”,顺宗点了点头,这样立太子确定下来,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更名为李纯。

 唐顺宗

确立了太子后,更多的朝臣依附于太子身边。朝臣开始推动太子监国,这种情势对王叔文十分不利,王叔文打算抢夺军权,五月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亲信韩泰为行军司马。这触犯了宦官集团的利益,大宦官俱文珍密令手下将领不要把兵权交出。不久王叔文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失去了翰林学士的职位,王叔文失去了直接参与中央的决策的权利。王叔文打算自保,宴请俱文珍、李文忠等人,说自己母亲有病,自己打算退居侍养母亲,希望自己走后,被别人诽谤时,众人能够帮自己说句好话,最终宴席不欢而散。

墙倒众人推,地方藩镇节度使也在太子身上捞取更多政治资本,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上书,请求让太子监国,并指责王叔文等人肆意乱国。各地节度使纷纷上书,内容和韦皋相同。唐顺宗下诏军国大事都交付太子处理。

八月,唐顺宗下诏退位,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迁居兴庆宫。随后王叔文集团遭到清洗,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不久王伾病死,王叔文被赐死。

同时代的韩愈曾对唐顺宗做出评价: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惜乎寝疾践祚,近习弄权;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贤哉!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并不认可王叔文等人,认为他们是小人,近习弄权。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他们的文学造诣很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有很高的行政能力。

唐顺宗只是德宗与宪宗之间的一个过渡,同样的王叔文等人也只是短暂的掌握权利,既没有做出卓有成效的改革,也没有给后面的时代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

    当我们身居陋室,很容易想到刘禹锡的那首《陋室铭》,劝慰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说到刘禹锡,无法回避“二王八司马”,这个...

  • 千年御史(九)

    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诗人、散文家刘禹锡,入朝后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改革,积极参与“永贞革新”。 ...

  • 隋唐‖永贞革新

    唐朝自唐玄宗以后,是肃宗、代宗、德宗三个皇帝。唐玄宗是个半明半昏的皇帝,在位四十四年,前期出现了开元之治,后期发生...

  • 永贞革新,半年即告失败的五大原因

    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是我们熟知的近代以来统治阶层自我革新因内部权力斗争而失败的案例。 在唐朝中期,唐德宗与唐宪宗之...

  • 飘风骤雨的永贞革新

    这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改革集团,在历史上被称为“二王八司马”,这场失败的改革被称为“永贞革新”。 从贞元二十一年二月...

  • “山不在高”中的山为何是天中山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

  • 刘禹锡绝美古诗欣赏。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花开再红,也非当年景

    【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永贞元年(805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

  • 刘郎诗歌动长安(一)

    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

  • 刘郎诗歌动长安(二)

    一一《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失败的缘故,被贬到偏远的朗州。后来回到长安,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的“百日维新”——永贞革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jn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