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时咖啡馆艺术之家今日看点
“集千家米,煮一锅粥”。米芾是这样“集古成家”的!

“集千家米,煮一锅粥”。米芾是这样“集古成家”的!

作者: 安先生慢面包 | 来源:发表于2016-10-14 10:54 被阅读152次

米芾是我国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就其行书成就而言,可以说位于“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这是书法界大致公认的观点。

<small>《苕溪诗卷》片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small>

精通各种书体,奠定成功基础

《宣和书谱》中云:

“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好事簪缨之流,出其所有奇字,以求跋语,增重其书而芾喜之,即为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

米芾晚年在谈论自己学书经历时也说: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久之,知出于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铎展,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

我们从中大致可以梳理一下米芾的学书道路:

  • 米芾七八岁就开始学颜(真卿),这是它日后行书的基础。
  • “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这为他日后“沉着痛快”书风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这里所说的“欧”就是欧阳询。欧体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 米芾早年学欧,但不久他就认识到欧楷“印板排算”的弊病,“乃慕褚而学最久”。可以看出,他学褚最长,“褚”就是褚遂良。可见,在唐人书家中,对米芾影响最大的就是褚遂良。褚书用笔变化最为丰富、结体极为生动,这令米芾十分倾倒。清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引恽南田说:“褚、米一家书,学米先需从褚入”,正是对此的一个总结。
  • 后来,米芾“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这里的段季展,是中唐人,我们似乎对他了解不多,其书法到宋代也几乎失传,学他书法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米芾却对他情有独钟,显示出他在学书上超越常人的胆识。
  • 最后我们看到,米芾“久之,觉段全铎展,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 米芾在元丰五年(1082年,这时他32岁左右)特地到黄州拜谒了苏轼,在苏轼的点拨下,他开始转向晋人法帖,甚至将自己的书斋改名为“宝晋斋”。他初涉《怀仁集王圣教序》,又习《中秋帖》。在他之后的代表作《苕溪诗》、《蜀素帖》及尺牍《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向乱帖》等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痕迹。

<small>《方圆庵记》 ,米芾书。原石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刻。书法腴润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small>

能入“晋魏平淡”,为他日后书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拜谒苏轼一年之后(也即宋元丰六年1083年),他就写出了《方圆庵记》,从中可以看到学习二王的风格极为明显。《方圆庵记》可以看做是米芾集古字阶段的代表作品。他从此步入晋人之道,并沉浸在晋人法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米芾在32岁之前,几乎以临摹唐人为主,精通各种书体,这是他集古字的重要阶段。他临习法帖十分认真,能达到形神兼备、以假乱真的境界。这为以后米芾的集古出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各种书体之间笔法相同、技法互补,而真正让他书法腾飞的,则是在苏轼劝其改学晋人之后。

善于观察,精于临摹

米芾是临摹高手,他几乎是学谁像谁,这一点正好说明他精通各体、用笔技术水平极高。

米芾生活的年代,他还能见到很多真迹,而他一生也收集了大量的晋唐名家法书,又目睹了内府及私家收藏的大量法书名迹。这是他的幸运。

<small>《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small>

他时时将这些名作加以临摹,几乎能到丝毫不差的地步,很多临摹几可乱真。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晋人的书法,其实是米芾的临摹之作(如王献之的《中秋帖》、《鹅群帖》、《东山帖》等)。米芾的这些临作,笔法功力深厚,气韵直追晋唐,却又独具风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晋唐名迹而受世人珍视。41岁那年,米芾把自己的署名“米黻”改成了“米芾”,笔画由繁而简,这看似是便于书写之势的纵逸,其实却是他学晋人之后钟情于“天然成趣”的反映。

米芾集古字,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书学基础。他在临摹之间,领会先人笔法,丰富自己的表现力,融铸古今而幻化出自己“风樯阵马”、“天然成趣”的艺术风格。

<small>米芾《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行草书。纸本信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纵28.4厘米,横3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small>

集古出新,自成一家

我们现在欣赏米芾的作品,更多地为他的用笔所倾倒。那丰富多变的顿挫动作,一流的控笔能力,变化中不露斧凿痕的结体特征,舒展自如的节奏和时空构造,无不给人新趣迭现、浓郁的晋人格调。而所有这一切,都和他32岁前集古字而不辍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米芾正是“集千家米,煮一锅粥”的集大成者。

他自称“集古字”,可他并不是停留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扬弃。他一步步地追踪溯源,先由唐人的“法”度开始,后又步入晋人的“韵”,最终从晋人的天趣中开拓出了自己“意”的境界。米芾“集古字”的成功,不仅使其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也为我们后人学习书法指明了一条道路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自述: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这句话可以说是米芾对自己书法成就的一个总结:“人到中年,未能成家。大家都称我为“集古字”。而我大概从集古字中,取了各家所长,终有所成。到老了,才自成一家,大家看了我的字,却不知道我学到是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集千家米,煮一锅粥”。米芾是这样“集古成家”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yv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