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我家那闺女》里,焦俊艳约了高亚麟老师去钓鱼。鱼没钓上来,却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他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就直面死亡。”
简短却直戳内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只是不愿意去想,因为你觉得那天或许还很遥远,依旧每天和父母为了琐事争吵不休,还甩脸色。
但你知道或许你上一秒摔门而出或粗暴地挂断电话,下次回来或收到的,却是他们病危或者已经不在的消息了吗?
无数个夜晚,很多人都在玩游戏,刷剧,刷抖音,刷微博,可能一个月都不曾打一次电话回家,父母也怕打扰你的生活,不敢主动联系,只是微信简单寒暄两句,或许你还恨不得草草结束。
“我要看剧啦。”
“我要被队友骂了待会再说。”
人越长大越想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是不容别人窥视的世界,也窃喜终于可以去到离家很远的城市打拼,过上所谓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却不曾想,当我们离开了,家里的菜都变得有多简单。
我们都爱报喜不报忧,父母也是,生病了也不说,除非电话里听到对方鼻塞的声音,才担心他们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吃药,有没有好好休息。
但是只会相信他们会好转,谁敢去想那些可怕但终会面对的残忍局面呢?
有一次我发烧,忍不住在家人群里随意说了一声。当晚依旧不顾身体状况参加了朋友临别前的“散伙饭”,正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声音沙哑着,也是感冒了好一段时间。
一顿看似在教训的口气说着,“怎么这么不注意身体,这么大个人了自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我们大老远的又怎么帮得了你”之类的,却能感受得到她背后的担心。
我频频说知道啦,你也要多注意身体。然后以正在聚餐,有点吵杂为由说晚点再回电话。
挂了电话后,忍不住哽咽了。
说起来也挺傻的,我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到和父母最终分离的那一刻,就会哭得稀里哗啦的直到睡着。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该怎么办?不敢想象,只希望父母健康平安快乐长寿。
过年期间刷微博刷到一条令人痛惜的消息,谭松韵的妈妈在跨年当晚和朋友聚完餐走在路上出车祸,经过二十多天抢救仍然于事无补,过世了。
事故发生前,她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向大家祝福新年好。 直到现在,更新得寥寥无几。
原本爽朗的姑娘变得郁郁寡欢,大概这就是心如死灰了吧。
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可能等到淡忘的那一天,才会又满血复活,但终究回不去以前那个单纯快乐的自己了。
她也不会想到当自己逐渐变好,可以给到父母很好的生活,可以好好享受,不用再操劳的时候,命运会如此捉弄她,谁又能想到呢?
世事难预料,终究抵不过。
身边一个朋友的爷爷去年病逝了,或者也是老了吧,老人身体总是不好。
那段时间她的世界都是灰色的,好像永远无法走出心里的伤痛,微信头像换成了灰黑色,封面也暗了。
她和爷爷关系很好,以至于她每次回去看到爷爷常常休憩的老屋庭院,都满怀着对爷爷的思念和愧疚。
她很痛苦,也很自责,仿佛这一生亏欠了爷爷太多,没有给到他很好的生活。就连生病了,身边的人都可以做到不闻不问,就像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更像会传染病菌一般,离得远远的。 她只要一想到爷爷总是孤单一个人在耕田,一个人吃饭,孩子长大了,自己变老了,却换来如此境地时,就会哭得撕心裂肺,不能自已。
她说,再也看不到每次都在路口迎接自己的那个老人的身影了。闲暇时走老人走过的乡间小路,坐老人坐过的摇椅,听老人听过的戏曲,然而他都不会在身边了,这次竟不是梦。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有的人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人工作了和父母分隔两地,都一样真切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感受到他们的呵护,唠叨,生气的表情,和幸福洋溢在脸上的每一个瞬间。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主人公提到自己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没哭过,但这一次被打却哭了。
他说,以前父母打他的时候他还感觉得到疼痛,但是现在不疼了,他知道他们身体不如以前,连打他都没有力气了,也不得不面对父母逐渐变老的事实,抑制不住大哭。
父母在,不远游。
为父母,不远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天,才想起自己原来还有好多关怀没有对父母表达,还有好多地方还没带父母去看。
珍惜当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