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特币圈的大龄女青年,曾是币圈媒体巴比特的翻译小能手,现任比特大陆CCO (Chief Cute Official )首席卖萌。
自打2015年十月参加了万象组织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以后,感觉币圈子逐渐变得泾渭分明起来,一边是看不惯区块链的比特币死守派,另一边是不带比特币玩的新区块链派,某种意义或者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互相觉得对方是low逼,慢慢形成新一层级鄙视链,恩……我站中间。
开刷之前,先抛几个观点:
比特币当前市值约为30亿美金,成长空间还很大。
区块链技术的成长性会远远高于比特币。
我爱比特币,如果要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
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从比特币中脱离出来的产物,就像孵化小孩子的胎…咳…紫河车类似。在男神中本聪的设想里,他不过是比特币的底层加密协议,而随着2013年11月过山车事件以后,天朝大肆对比特币妖魔化,主流媒体纷纷禁言,比特币相关都会划上了反社会主义的符号。
要怎么才能让比特币找到第二春呢?这个问题困惑了币圈两年之久。冰冻期来临后,大家缩成一团,靠着信念和意念为自己的信仰买单。2013年11月之前,币圈人气一直都是一个很可怕的暴涨态势,而随着这一波的元气大伤,逐渐抛出局留下来的,要么是有着坚定信念,要么是凭着无懈可击的商业模式,当两者都有时,恩,就成就了比特大陆。狠狠甩开同行,傲雪寒梅,一枝独秀。
原谅我插播的小广告。我不打,谁打。哦哈哈哈哈。
就在币圈迟迟未能等到破冰期,此时,区块链这一概念仿佛瞬息之间,吹遍了大江南北,大家奔走相告,这无疑也给比特币带来了一丝暖意。
那么,区块链从何时脱离了比特币,怒刷存在感的呢?
讲真,区块链这一阵妖风究竟是怎么刮起来的呢?
这还得从2015年10月份说起。
当时《The Economist》一篇名为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sure about things 一文。文中举了个例子,大意是:
艾女士居住在洪都拉斯,她住在自家房子很多年,某天,艾女士遭到法院传讯。C向法院申请驱逐艾女士,原来国家产权局登记的是C的名字,而后房屋被拆毁。但后来经过法院查证,房子其实就是人家艾女士的,但不动产已经毁了,艾女士只能默默流泪……
新经济学人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深刻刻画了当前社会的现状,记录可以随意被篡改的事实,而刚好,比特币能解决这个疑难杂症,那么靠什么技术来保证这样的记录,真实、唯一且不可更改呢?
答案呼之欲出。
(对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http://www.8btc.com/technology-behind-bitcoin 。当然英文好的盆友,墙裂建议大家查看原文,因为译者虽然不会对文章观点愿意进行改动,但翻译时是会有情绪倾向。)
2015年10月万向集团在上海召开了一场《区块链-新经济蓝图》的全球区块链峰会。确实到场了许多之前玩比特币的圈内人士,很多壮士从比特币的泥潭里挣扎而出,摇身一变,成了区块链技术专家。洗白效果给五星,当然这里没有贬义。
确实大众看待某个行业的眼光,是很容易【被导向】,正如即使区块链发展的如何欣欣向荣,比特币依旧抹不掉自身的锈迹斑斑。
时间来到2015年11-12月,在北京的金融博物馆举办了几次区块链峰会。内容涉及到区块链或将颠覆传统保险模式?演讲者是保监会的副主席等,当然还有比特币届一哥,豆瓣知乎红人:李笑来。
答主私下也得知了银联其实很早就关注了比特币,并积极加入区块链的研讨。后来我司赠送了几台比特币矿机S7和U3,现在还在吭哧吭哧在银联的实验室里挖着比特币,吼吼~
2015年12月16日 麦肯锡发表一份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报告,该份报告语言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应用需渡四个大劫:联合实验、固体实验、小型网络、规模效应。
2016年1月德勤和万向区块连实验室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一场Blockchain Hackathon 区块链黑客马拉松圆满落幕。
2016年1月20日 央妈在京召开了一堂数字货币研讨会,有消息称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这条新闻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央麻麻肯正视我们多年来的努力了,撒花~(不得不推算,比特币的币龄已经7年了!7年啊,同志们,孩子小学都该毕业上初一了!)真是不得不鞠一把泪。央麻正视了数字货币的意义:降低货币发行和流通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同时提出要抑制洗钱、偷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酱紫一来,答主夜观天象掐指一算,数字货币监管还会远么? 喝喝。
让我忧的是,比特币本身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是不需要可信第三方的,而当下最大的交易可信第三方不就是央麻么?她怎么会做这种自打脸的事情呢?所以结论是,要么该新闻证伪,要么则推断此货币绝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2016年1月29日 普华永道宣布与比特币公司blockstream 进行战略合作,旨在提供区块链技服务。而blockstream 正是近日来扩容之争的风暴中心。
so,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鬼?
Blockchain 是一种利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方式集体维护一本数据簿的可靠性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要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通过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中都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的数据,并生成数据指纹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链接下一个数据库块。
说人话!
┗|`O′|┛ 嗷~~
好吧~区块链技术其实是一类技术解决方案的集合,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无可替代的信用凭证。
从技术上来说呢,它是一个分布式储存的数据块,每一个块上面都会包含一整条区块链的信息。这也就决定了区块链可以在没有可信第三方的条件下,自证其罪,阿布,自证其信!解决两个陌生人之间如何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
要解决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首先得解决信息或合约的特性,以此对应区块链妥妥的疗效:
随时提取 ——去中心化特性
不可伪造 ——集体维护监督
不可撤销 ——开源及匿名性
可验证性 ——可分数据存储
首先,因为整个网络没有中心统治者。系统依靠的是网络上多个参与者的公平约束,所以任意每几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而且每一个节点都会储存这个区块链上所有数据。即使该节点被损坏或遭受攻击,仍然不会对账簿造成任何威胁。
也就是说,每个小孩手里,都会有一本完完整整的数据记录。即使某个人忘记或丢失了,除它以外的ABCD任意一个人都能完整的还原出整本数据记录。随时提取的最佳方案是人手一份。torrent就是P2P优加的方案,当我需要时,我可以从最近的节点提取,畅通无阻,当我不需要时,你就安安静静的躺在区块链做你的美……
其次,得确保信息或合约无法伪造。账簿在某个人或某几人手上,造假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账簿,除非你说服了整个游戏里超过51%的人都更改某一笔账目,否则你的篡改都是无效的,这也是大众玩家集体维护和监督的优越性。
中本聪的做法非常聪明,无法阻止别人花样目的式的伪造,就让伪造成本最大化,这样就极大的规避了大家造假的风险。当然这种风险规避并非100%。(当然不排除未来的傻逼们,出于某种目的,不去在乎伪造成本而去伪造信息。)只是由于比特币或区块链的节点越来越多,伪造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因此,只要区块链上的节点越多,算力越强,那么该系统中的数据就会越安全。
所以目前全球五大矿池目前有三大矿池,蚁池、国池、鱼池都在中国,所以海外有些小担心……喝喝。
再而,区块链上的信息必须不可撤销,不能随意销毁。比特币的系统是开源的,整个系统都必须是公开透明的,因此某笔交易被全网广播以后,达到6个确认以上就成功记录在案了,且不可逆转不可撤销。所以你打出去的钱,即使后来发现地址打错了,你想要重新重新撤回来,是不可行的。
最后,区块链信息必须是可验证的。我可以经过信息提取来判定你的该笔记录是真实的还是伪造的。
看上去屌炸了の工作原理
区块链的机制目前在主要分为两类: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 机制和pow(proof of work ) 工作量证明机制。
中本聪要在这个支付系统中自证其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双花,即重复支付的问题。正如现在的法币系统中,如何杜绝假币的问题,主流社会的做法是:通过国家的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迫使人杜绝制造假币,而中本聪则用区块链系统本身杜绝了人为因素,完全依靠技术解决双花问题。
艾玛→_→中本聪这家伙太坏了!一点也不给人腐败的机会。
比特币采用的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即按照做工作量的多少来获得奖励。这一点带来的弊端是算力很容易集中化。
比特币的交易机制是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意思就是每隔十分钟计算机就打包全网交易进入一个区块。而矿工就是在打包游戏中争夺区块链记账权的人,谁能最快准狠解开SHA256这个数学命题的值,谁就赢得了这个十分钟区块的打包记账权。而这十分钟里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被盖上一个 timestamp —时戳,当然了,矿工的工作不是白辛苦的,一旦谁赢得了打包权,谁就将获得25个比特币作为奖励。
所以你也可以将比特币看做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筹码。
中本聪如何做到自证其信的呢?这取决于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广播比特币网络中的每一笔交易,使每个参与者(指矿工)都记录下这笔交易。
每个参与者接收到交易信息后,都要将该笔交易盖上时戳,收入区块。
由于每个矿工都做了工作,谁赢了获得奖励呢?此时参与者们要通过一个计算游戏,谁能最快解出SHA256运算的值,谁就将赢得打包区块的权利,并获得系统的25歌比特币奖励。这个数量的设定是每四年减半。(比特币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了,这不是玩笑……)
获得记账权的矿工将向全网广播这十分钟内区盖了时戳的交易,其他参与者将核对这些账目
当其他参与者都确认无误后,该区块就确认合法,就进入了下一轮的区块争夺战。多个区块逐渐形成区块链。
万能的区块链—用途?
跨境支付。
数字背书。
当前接入区块链数字背书的行业:
钻石证明—Everledger 这是一个用于钻石证明和交易的账簿。
房地产证明—International Bitcoi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国际比特币房地产协会为不动产权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
股权证明—小蚁,国内项目,由达鸿飞牵头成立,首家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公司及企业提供股权证明服务。
医疗行业—飞利浦与Tierion合作,为病人提供隐私及敏感数据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娱乐业—PeerTracks 提供音乐使用权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用户支付和产权人的收入以数字货币计价。
智慧城市—Factom 公正通与软通动力的合作项目: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储存、审计和验证服务,内容包括:审计系统、医疗信息、供应链管理、投票系统、财产契据、法律应用、金融系统等等。
区块链的掣肘
所以,区块链技术虽然红火,但在区块链金融上,还是有些掣肘。
比如区块链作为一个记账系统,如何解决金融体系的底层线下摩擦。
比如比特币在支付方面,当前比特币网络确认的交易是每秒最多7笔,而支付宝每秒则达到上万笔的交易确认。便捷性上来看,的确不如微信和支付宝,这个毋庸置疑,不过侧链和闪电网络正在攻克这些技术问题。
比如银行开户的成本是比较高昂的,但也无法避免,因为涉及到跨境支付,像目前对于不同的机构,做账对不上这些问题,其实都会cover到支付成本上去,这些都需要区块链现实的解决方案。
答知乎友问。
所以比特币凭什么背书?它和Q币有什么区别?
加入币圈行业以后,身边就有无数的小伙伴找我辩论。题目往往让我无话可说,比如,为啥比特币有价值,比特币凭什么背书?它和Q币有什么区别?
就比特币这种虚拟的加密货币而言,为啥跟Q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呢,因为比特币不是由某一家企业或某个机构的信用背书的。
比特币的价值来自于基于数学体系的自证其信,恰恰是粉碎了传统金融业信用需要别人背书的基石。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别人会说区块链(或比特币)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其核心意义就是解决了,在匿名情况下的双方如何在战争中不依靠第三方媒介达成信任共识。
要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银行的起源。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在1407年成立的首家银行,而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汉堡、英国伦敦相继出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银行才得以发展起来。
这里有个很形象的故事说明:
在十七世纪,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有一些剩余财富,他们为了安全,就把金子存在国王的金库里。彼时是没有纸币的,所谓存钱就是指存放黄金。因为那时实行“自由铸币”(Free coinage)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 但是很不幸,这些商人没意识到,铸币厂是属于国王的,如果国王想动用铸币厂里的黄金,根本无法阻止。1638年,英国的国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同苏格兰贵族爆发了战争,为了筹措军费,他就征用了铸币厂里平民的黄金,贷款给国王。后来1649年,他被克伦威尔砍了头,这就是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详细情况可以参照《英国史笔记(四)》
虽然,被征用的黄金最终都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感到,铸币厂不再安全了。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匠(Goldsmith)那里。金匠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很快地,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再后来,金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这就是现代银行中“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也是“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银行体系可以将信用货币的数量放大,实物货币就做不到这一点。
至此,银行已经诞生了600年了,虽然古代银行和现代银行业务上有差别,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中介,而这里的可信任是需要打问号的。
我们暂且分析下银行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逐渐的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此时社会的生产力是处于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紧密。当前我们处于21世纪,通过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这种联系是质的飞跃。
那首歌是这么唱的: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现在呢,生产力得到大大解放,人工智能和科技每天都在有新的突破。从19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书ARPA建立ARPANet起,至今互联网发展已经过了47年了。而我们依旧生活在过去600年前的金融体系之中,体制的建立和瓦解是逐步的,但在互联网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个触点正在以爆点的方式替代传统体制的更迭。
颓然瓦解,或许能成为一个历史意义的词汇。
正如上面故事所提及,以及前文中新经济学人艾女士的案例说明:人性是无法违背的。不管作为第三方的信任机构,你是国王也好,金匠也好,还是后来出现的银行也好,在某段时期内,通过制度可以制约人性。但权利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无法治愈和根除的人性与贪婪。但对巨大的财富诱惑,人性、贪婪就像渗透在大树里的蝼蚁,一点一点慢慢将制度和信用啃食干净……
银行如是,国家亦如是。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也许智能合同或者人工智能能够让技术来约束人性的臃肿和贪婪,但未来如果发生了区块链黑科技,更加放大和膨胀人性和贪婪,也是要淡定,毕竟人类永远是神秘的且充满了奥秘。
所以,区块链技术粉碎的正是信用需要别人背书这个事实,从而自证其信。所以你们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比特币会有价值了……
网友评论
基于这个点,我推导出几个结论:区块链除了记账,还能记啥?谁会用账本写日记、画画?
其次,电脑记账嗖嗖快,就算是为了取消背书,区块链的成本也太高了。可以算一下,记一笔账的费用是60元人民币以上,这和银行刷卡没得比。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