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一年开学季。
好多孩子在雪白的信纸上,写下了“新学期,新面貌,新气象”,给自己制定新学期的计划。
那么,亲爱的各位家长,在新的学期,你,是否也长成了孩子希望的模样?
02
身为现代社会的中国家长,相信是看过很多教育鸡汤文的。
可惜,喝了那么多的鸡汤,我们依然做不好一个妈妈,也当不好一个爸爸。
读了鸡汤文《母亲的高度,决定着家的温度》,你意识到,原来家里整天没温度,是自己高度不够啊?于是,辛辛苦苦去考证,去学心理学,去让自己变得很有高度,可是,一和孩子聊到学习,便温度骤降,好似回到冰川时代;
读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你感慨,多么贴切啊,你的孩子就是一只蜗牛,你应该慢慢陪着Ta成长,可是,你多么希望他是一只兔子,可以跑得快一点。一看到他们班同学谁考了第一名,谁的奥数得了奖,谁的英语口语了得,你哪里还有心情等Ta?到晚上十二点作业还没写完,你就要抓狂;
读了《静待花开》后,道理你很认同啊,贴切的很现实。可是,人家孩子是迎春花,你家孩子是寒梅,你倒是有耐心等她开放,老师不会等着她十岁才讲幼儿园知识吧?社会不会等着她十八岁才初中毕业吧?
读了《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教育》,你惊呼:啊?还可以这样?放弃教育,散养?噢,谁乐意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苦逼一样?你也最愿意散养他了,他乐呵呵的,你也笑眯眯的,但是,你说:“作者你来告诉我,十八岁之后,你来散养着他吗?”
读了《最好的教养,就是好好和孩子说话》,你真心觉得自己和孩子说话不够温柔,准备了一天,时刻告诫自己温柔一点,结果,一进家门,你才说了两句话, Ta比你的脾气还大,呼呼呼呼,你手比脑子快气比嘴巴快,抡巴掌就上去了:老娘倒想着温言软玉讲道理来着,一看你那样,我真想拍死你;
……
原来,这么多的鸡汤文,都白喝了;那么多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没有一款适合我们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本该是温暖和美,开心快乐,却生生被折腾成了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实在不能说,一说全是泪啊。
记得朋友圈曾经流传一个段子:不谈学习,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
每一位妈妈,每一个爸爸,几乎都曾经这样在”冰火两重天,爱恨一瞬间“的世界里,辗转反侧,来回被碾压。
只是,亲爱的家长们,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孩子,也是有无限痛苦的呢?
Ta承载着父母厚重甚至沉重的希望,十几年披荆斩棘,头悬梁锥刺股,而自身的缺点像无法逾越的鸿沟,一点点蚕食着 Ta们的自信;为了父母的面子,里子, Ta们隐藏自己的需求和悲欢,一天十几个小时往脑子里塞知识;成绩好的担心被超越,成绩差的怕再考倒数,中等生想着怎么才能突破20名的瓶颈,每个孩子,都活的忧心忡忡。
又有谁,真正体谅过 Ta们的辛苦与悲哀?
痛苦永远是双向的,不是吗?
03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长成孩子希望的模样?
很多教育书籍,心理学家,都在告诉你,用爱,用爱,还是用爱。是的,是的,我知道,这不用你来说。孩子是我亲生的,我打 Ta骂 Ta逼 Ta都是因为爱啊。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爱最终转化成了抱怨和恨?
因为我们的爱,出发的时候,叫爱,然而,当它历经要求、苛责、愤懑、责骂和各种各样的附加条件后,当它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来到了孩子的面前时,那个“爱”,已经面目全非,孩子再也看不到爱本来的模样,Ta们只看到那么多的条框,那么多的比较,那么多的“必须”。
人的天性是反抗和排斥。或许你的建议,Ta的心里是认可的,但是,当 Ta认为,你是在打着爱的幌子伤害 Ta时, Ta会用百倍千倍的故意对抗将伤害还给你。
04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爱,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呢?
第一,爱是接受现实,肯定认可。
人,有时候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真相。对孩子,尤其如此。谁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聪明活泼伶俐乖巧,是能上山可下海的哪吒,是过目不忘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然而,事实是,大部分的孩子,资质平平。不努力,所以成不了班级前五;不聪明,总是跻身于倒数行列。这个时候,我相信,你是无比失落的。但是,请不要对着孩子大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蛋”,也请不要说“我和你爸都那么要强,怎么你就这么不上进”。不用怀疑, Ta就是你们亲生的。
佛说,接受,才可以得大自在。那么,接受这个现实,然后,让普通的孩子也感到生活的愉悦和快乐吧。
幸福感和愉悦感不一定只来自于成绩。对吧?
记得有一段时间,班里政治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为家长做一道菜,于是,班级微信群里各种晒,孩子们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看得我汗颜。有个孩子,成绩不是很优秀,可是每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过年时送给我的炸丸子,连我妈妈都夸做的好。有这样的儿子,他的妈妈爸爸是不是应该很开心?做的一手好菜,人又敦厚淳朴,将来,他会活的不如意吗?我相信,他会将自己的日子经营的如诗似画。
以前带过一个孩子,成绩无法直视,每次都是全校倒数,可是,画的一手好画,连美术老师都说很有前途。他的妈妈基本不来学校,因为,她说,无颜见各科老师。我说,你的孩子画画那么优秀,怎么能说无颜呢?说不定,将来成了美术家呢。我好羡慕你有这样优秀的孩子,给他点自信吧。
这位妈妈当时就哭了,原来她眼里学习如此不成器的儿子,竟然可能会有这样美好的前途,竟然也会让老师如此羡慕。如今,孩子在某著名高校的美术系学习,还兼职设计。生活的无比快乐。
第二,爱就是精神引领,塑造人格
我始终相信,最终引领我们走向人生巅峰的,绝不是出色的成绩,而是高贵的人格。没有高贵的人格,没有丰富的精神,再多的知识,亦是枉然。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枫林校区研究生林森浩,因琐事与室友黄洋不和,便投毒杀死黄洋。林森浩在最后的陈述中曾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持,无所拒绝,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自己是很不清晰的”。
或许,这让我们看到,单纯的追求成绩,并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走向幸福。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行,让孩子们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才能在生活的泥淖里,看到春暖花开。
第三,爱就是严而有格,不逾原则
爱,不是宠爱放纵,无原则退让,也不是严厉苛责,极尽为难,而应该是,有原则的放纵,有条件的宠爱。
如果,无关原则,比如,多看一朵花,少吃一顿饭,这些都无关人品,不涉道德,那么,松一点又有何妨?但,如果沾染原则,就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惩罚,比如,偷了同学一支笔,不能因为这是几元钱的东西就放过;比如,没写完作业就玩的昏天黑地,不能因为是第一次就“下不为例,在不追究”。
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便是这个道理。
身为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这个社会,无论如今怎样急功近利,终究会回归理性和善良;无论别人怎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我们都应该告诉孩子,请始终坚持信仰。
第四,爱就是有规有矩,还有教养。
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教养的人。
吃饭的时候,知道礼让前辈,不会一个人包揽好几盘子菜,会永远靠着自己的这边夹菜,太远够不着可以一口不吃;聊天的时候,知道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知道不在背后论短长;生活中,知道尊重别人;工作上,知道不给别人添麻烦......
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普通人,喜欢被尊重,喜欢谦逊有礼;虽然每个人底线不同,但终究,谁也不喜欢那些逾越做人的规矩、混淆事实、乱人视听的人。
05
岁月流转太快,转眼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我们,也从身披黄金甲,脚踏七彩祥云的超人,被打回原形。孩子曾经崇拜我们的眼神投向了远在天边的偶像,孩子曾经依赖我们的温情送给了身边的朋友,孩子一步步向前远走,再也没有回头看身后依依不舍的我们追随的目光。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用追。
每次读起,相信很多人,都是,心内戚戚。
我们终究别离,那么,在能够在一起的时候,成为孩子期待的模样,给 Ta满满的爱,给 Ta厚厚的情,给 Ta舍弃不了的此情不渝,给 Ta终身感怀的念念不忘。
但愿,你长成了孩子希望的模样,即使几十年过去,你依然是Ta最爱的超级英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