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学》书中的第三部分:能自处,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一生的课题,当我们能很好地自处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和友善的态度面对自己,在面对他人时也能更从容自在。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源头都是因为不懂与自己相处。比如,有的人不自信,在工作中总是被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身体并因此自卑;有的人在和人交往中一再被压缩个人空间不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
缺乏自信会让人不敢行动,害怕失败并且在生活中总是会感到负面的情绪,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在与自己的关系中,自信很重要,一个自信的人,能接受原本的自己,在生活中懂得爱自己,敢于行动,面对各种事情,积极主动,在和人交往中行为得体。
当一个人不自信,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自我意识过度,在交流的过程中,关注的不是谈论的主题,而是他人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印象,他们想象存在一种行为方式,能让自己在见到他人时留下好印象。
那么如何与他人交往顺畅,作者在书中提到几种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克服社交焦虑。
当我们在与人交往沟通时,为了不再害怕他人,就要明白别人并不是想象中的怪兽。我们要忘记自己的成见,花些时间了解他人,让他们表达自己,倾听他们,认识他们。
所以在社交时,我们要用相对的角度看自己的身体信号和焦虑:接受把情绪表现出来,降低其强烈程度。
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感到社交焦虑,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现象,在人际关系中,只有我们因这些信号感到不舒服时,它们才会变得碍事,对方根本没有感觉到!不要过于关注这些实际上并不重要的信号。
散步然后,我们要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同时也尊重他人。
肯定自己是为了获得平衡的关系:“我很重要,但他人和我一样重要。”自我肯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平等,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而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让我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兜圈子,让我们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侵犯他人。
当然,我们要捍卫自我,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表达自己能够让人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说出哪些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哪些合我的心意、我想要什么,而不表现出过度的不安,同时尊重他人的立场。
表达自我让人避免悔恨,不会因为没有行动而不停地想:“我真不该这么说!”“我要是当时坚持一下就好了!”“我总是会上当受骗……”
要记住,表达自我包括各种向他人表达自己观点而不侵犯他人的方式:不要卑躬屈膝,也不要吹胡子瞪眼,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攻击他人,重要的是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
当我们在社交中做到以上部分,对社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在面对他人时才能更从容,懂得适时捍卫自己的权利,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交往更顺畅高效。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生活中的心理学》的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你的阅读,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夜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