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典的诗意,捕捉到了“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在诗人们笔下就蕴藉万象,绽放异彩。秋意象中品古诗深厚的文化底蕴。萧索的气象与幽怨的情绪交错感染,更是心上秋锁住了文人墨客的心扉,心灵的潮水喷涌而出,凝结成秋的艺术。
一、摹秋意心绪惆怅之情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重阳、中秋,更引人伤感。把“秋”描绘得肃杀气冷,传达诗人们的悲感。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放眼山野秋景,到处一片秋色,于黄昏时分更显萧瑟,微露几分苦闷。杜甫“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在草根上,凄清洁净,给人悲凉的抑郁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游子的共同心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蕴涵着游子悲凉心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
二、绘秋色诗情画意之彩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初秋傍晚,空气清新,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王绩“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农事归来后显得快意安适,在明月皎洁之夜,整个村庄静谧安闲和谐,使人轻松愉快。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洞庭湖水在秋夜皎皎下澄彻空明,一派空灵宁静的境界。
三、状秋境抒发鸿鹄之志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雁的壮美景色,不由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面,展示诗人豪迈的胸怀。
四、由秋衰表现乡思之苦秋思是诗人们常吟的话题,面秋而伤,临秋而思。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借秋风表达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李白“池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促人愁思难解。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用凉气袭人的秋季,寄托游子思亲,思妇念远之情。戴叔伦“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五、借秋流露愤激郁结之情处境悲凉、惆怅失意的诗人,往往被秋天的萧瑟、冷落、荒凉触动敏感的心灵,引发无穷的愁绪。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中郁结不平之气,借“秋”加以排遣。如李白“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浊酒压不住心中悲慨,拔剑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涕泗涟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未展素志的愤激之情。“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流露出诗人孤独凄清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愁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苍凉的秋景蕴涵着无限悲苦的愁绪。
六、用秋表现关注时局之感“秋风”在我国古代颇具寓意。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季节向内地进犯,这样“秋风”就意味着古代边境的战事紧急。如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对“秋风”如此熟悉,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暗示出对时局的关注。李益的“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访玉寒秋”,有相同意象。
“秋”活在诗人们心中,或喜或悲,或思或叹,或愤或痛,意象万千,不一而足,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怀着对祖国文化的崇敬,泛游诗海,去尽情体悟诗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