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风语阁人民广场
古文观止||吕相绝秦(四)

古文观止||吕相绝秦(四)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12-04 14:49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晋厉公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在令狐这个地方与秦国结盟,意在冰释前嫌,重修旧好。

    然,结盟没多久,晋国就背弃盟约,与白狄部落一起攻打了晋国,晋国一怒之下,便派出使者吕相到秦国,一纸檄文,宣布与秦国断绝友好关系,并向秦国宣战。

    吕相是世家出身,才华横溢,颇有韬略,且善于辞令,他的这篇檄文没有一上来就锋芒毕露,而是先将秦晋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概括。

    吕相意思是说,两国原本交好,而且晋国骊姬之乱后,秦穆公还帮助秦惠公回国即位。

    接下来,当吕相谈到秦晋的韩原之战时,却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我们知道,韩原之战爆发的原因,皆是因为晋惠公背信弃义、趁人之危以及忘恩负义。

    然而,在这里,吕相却只字未提,反而狡辩说是秦穆公“不能成大勋”,言外之意就是,虽然你帮着我们惠公即位,但后来又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所以也没什么大的功劳。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吕相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脉络清晰。

    到这段为止,吕相将秦国之德全部概括完了,他将秦国之德归纳为两点:一是秦国曾帮助惠公即位;二是秦国曾帮助文公即位。

    吕相的这篇檄文近900余字,但谈到秦国之德的内容却只有廖廖几十个字。

    那么,剩余的那么多文字,吕相是如何发挥的,接着往下看: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

    从这段起,晋国开始为自己歌功颂德了。

    从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吕相在说秦国之德时,只有廖廖数语,简单得很。

    但提到晋国之德时,吕相真是大显其能哈,首先在词藻的使用上就非常的夸张、华丽,且朗朗上口,给人的感觉是晋文公非常之高大伟岸。

    然后,再看其内容,是更加的无中生有,“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这些都是没有的事,难怪第一次瞧见这句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奇怪。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郑国人侵扰秦国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

    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退兵盟约。

    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

    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们,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这段还是在歌颂晋国的“丰功伟绩”,且是“大造于西”的功德。

    这段话的背景其实就是之前我们学习的那篇《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晋围郑,准备攻打郑国,起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个我们之前讲过,再简单概括一下,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经过郑国,郑文公对曾对重耳无礼;后晋文公即位称霸诸侯,郑国“贰于楚”。

    但,在这段中,吕相却黑白颠倒,说秦晋围郑的原因是“郑人怒君之疆埸”,也就是郑国侵扰了秦国的边境。

    我们之前讲过,郑国地处中原腹地,跟秦国是“风牛马不相及”,根本无法侵扰秦国边境,而秦晋围郑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是烛之武经过一番游说后秦国退的兵。

    吕相在这里说秦国退兵后,诸侯想“致命于秦”,就是要与秦拼一死战,这更是没边的事儿了,所以,晋文公也根本没有“绥靖诸侯” ,也就更没有“大造于西”的功德了。

    这与前面的那句“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如出一辙,都是吕相的无中生有、添油加醋之辞。

    那么,吕相如此黑白颠倒、添油加醋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吕相绝秦(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wk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