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九章 父子之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用两个常见的生活实例来说明清除“六反”之中“虚伪无益”之人的重要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要依法治国,也要通过教育与学习,推广与普及下形成社会共识,尤其是执法者更是要在持续不断的教育中坚定法治信念,而不是单纯的依法办事那么简单。
韩非子正是看到了人性特质,才用“洗头掉发”与“弹痤饮药”两个生动鲜活的例子来教育人。不能因为洗头要掉发而不洗,不能因为除痤疼痛而不除不喝药。不洗头头脑不健康不清晰,不除痤不喝苦药病就好不了,最终会危及生命。韩非子将“六反”中的“虚伪无益”之人比做“掉发”与“痤”必须要清除掉。推而广之,不管是一国,还是一社会组织,如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洗头弹痤,不仅不能姑息养奸,更要不怕痛不怕苦。
人类社会毕竟还是人情社会,“挥泪斩马谡”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但不斩马谡队伍就带不好,事物就不能成功。我们对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惩罚的行为常用“大义灭亲”来形容,可见不循私情,是“大义”之举。从全局来看“洗头弹痤”是必须的,唯大义者能为。依法治国必须大义灭亲,这是法治的内在要求与逻辑结果。
韩非子讲完“洗头弹痤”的例子后,再用生活中至亲的关系来说明君臣关系,驳斥当世显学所提倡的君臣关系。韩非子说“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xì)矣。”意思是:现在君臣相交,没有父子间的恩泽,却想用施行仁义去控制臣下,那么君臣之间的交往必定会出现裂痕。好子,韩非子又回到了“批儒”的正面战场,还是批驳儒家的仁爱治国论。
君主关系,是上下级关系,是由国家律法确定的关系,并不是父子之间的血亲关系。韩非子认为君臣关系的处理应该依法依规来处理,而不是用父子家庭关系来处理。依规处理是法治,依家庭关系处理是仁义,君主舍弃依法管理使用仁义控制臣子,显然这是“家长制”的做法,不符合法治精神。
韩非子先点明问题表明观点,再进行批驳,他继续说道“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意思是:况且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这是过去重男轻女最为严重的表现,可见本是先天本有无私无求的亲情在世俗世界里被扭曲为世俗观念。人性的可怕就表现在对情感的私欲化。
重男轻女的的现实原因是“此俱出父母之怀衽(rèn),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意思是: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这一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传统观念与利益得失让“男贺女杀”成为中国最为残酷的社会顽疾。
关于君臣关系韩非子的结论是“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意思是: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尚且用计算利弊相对待,何况是对于没有父子间恩泽的人呢?这一现实实例,不仅揭示了社会的残酷恶俗,还有力反驳了儒家的仁爱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君臣关系如父子,可父母为了长远利益而“男贺女杀”,那么臣子对待君主关系是不是也会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呢?如果是这样,就可怕了,历史无数次地演绎了这样的故事。
【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xì)矣。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rèn),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世间情感,既让人类幸福快乐,也让人类悲痛伤心。正是因为人类情感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韩非子才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唯人不唯情,一切依法而为,公平公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