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行业中,产品经理是一个很热门的职位,也知道这是一个负责管理产品的岗位,但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如何开展,是很多局外人不了解的,甚至很多刚入门的产品人员也一知半解。
最近看的《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这本书,让我对产品岗位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本书不光产品经理应该看,与之相关的岗位也都非常值得看,比如设计师,程序员,市场人员等等,虽然大家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为了让产品存活得更好,所以,了解产品经理在做什么,相关人员的工作也能够更好的开展。
本书作者marty cagan是硅谷产品集团的创始人,在创办自己的公司之前,在eBay担任高级副总裁,也曾为多家软件企业工作,包括惠普,网景,美国在线,拥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人员,流程和产品。
我认为最值得反复看的是第二个部分——流程,这个部分讲述了一个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的步骤,以及实践经验分享。以下部分是我认为的重点内容。
评估产品机会
作者在序中讲到自己年轻时在惠普参与开发一款产品,这项产品耗费了团队大量的心血,虽然自我感受良好,媒体的反馈也很好,但是却没有人购买,所以,这款产品以失败告终。
这件惨案让作者明白,就算制造出来的产品再完美,自己再喜欢,如果没有市场价值,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所以,究竟如何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市场所需要的呢?这就需要评估产品机会。也就是让业务人员撰写一份市场需求文档(MRD),目的就是论证产品的可行性。
为了更好的评估产品,先询问产品经理下面十个问题。
1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2 为谁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
3 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
4 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
5 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6 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
7 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8 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10 根据以上问题,给出评估结论。(继续或放弃)
这个步骤并没有涉及到开发,只是先利用这份文档确定这个产品的市场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淘汰蹩脚的创意,找出对公司最有利的机会。”
并不是只有研发新产品时才需要评估产品机会,一个成熟的产品需要迭代,需要优化,也就需要重新评估。市场在变,技术在更新,产品也在改变,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
产品探索
确定待开发的产品有市场价值后,就要进行产品探索。
作者将产品探索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定义正确的产品,第二个是正确地开发产品,其实也就是先确定解决方案,然后再按部就班的推进。
比较困难的阶段是确定解决方案,我们都知道发现问题容易,但是解决问题相对就难多了。
定义正确的产品就是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方案,有三个要求需要满足,分别是价值,可用性,可行性,一定要确定产品满足这三个要求之后,再进入开发阶段。
接着,就要严格的把控开发进度,推进产品的完成。这就是项目管理的工作了,制定执行计划,然后推进相关人员执行。但是,计划常常是赶不上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问题出现,这都在考研产品经理的项目管理能力。
产品评审团
为了更有效率,更可靠的做决策,可以为产品成立一个产品评审团。
产品评审团通常由各个部门的管理者组成,例如:CEO,产品总监,设计总监,市场总监,开发总监等。目的是在给定的商业战略下,决定产品战略方向,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做关键性的决策,不涉及具体执行细节。
特约用户
特约用户是产品开发的好伙伴。研发产品的过程中,特约用户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帮助产品经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二个是当特约用户真的满意产品时,会向大众推荐。
在寻找特约用户时需要注意,首先他们肯定是产品的目标用户,而且要比较积极,活跃,也乐于分享。数量不必太多,不要超过十个,否则会消耗产品经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发现无法找到特约用户,很可能是产品要解决的问题不够重要,产品也不够有价值,这时候,产品经理最好重新考虑产品计划。
在产品研发的多个环节都需要特别用户的参与。参与测试,询问产品的细节,试用产品原型等等。用户的参与非常重要,可以看到用户的真实反馈,了解他们的想法,最重要的是确保产品不会偏离用户需求,避免做出“自嗨”的产品。
市场调研
其实不光是软件产品,很多传统行业也需要做市场调研,用户的喜好,用户对产品的反馈,使用产品的行为,对于一个产品的发展一定是有所帮助的。
常用的市场调研工具和方法有这些:
1 用户调查。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进行用户调查,在路上收到调查问卷,使用APP时收到用户调查的提醒。优秀的企业都会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意见,所以他们会通过此方法收集信息,优化产品。但设置问卷并不简单,问题的顺序,是否存在引导,怎样引导用户参加,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问卷的结果,所以在设置问卷是需要仔细思考。
2 产品使用分析。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产品大量行为,例如,点击,跳出,停留时长,从这些行为中,观察用户的行为,以此调整和优化产品。
3 数据挖掘。现在的数据分析工具有很多,也很强大,多利用这些工具,会得到更多的发现。
4 拜访用户。这种调研方法成本很高,但在某些必要时刻也可以使用。
5 人物角色。市场调研有助于找出主要的用户类型,确定人物角色。
6 可用性测试。作者认为应该尽早的、反复的进行可用性测试。观察他们的反应,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用户的角度来审视产品,而不只是从制造者的角度。
7 同类产品分析。竞品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调研,可以学习对方的成功经验。
当然了,市场调研也是有局限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帮助你更深入的了解用户需求。还记得亨利福特的那个故事吗?当人们想要更快的马时,你可以给他们车。
产品人物角色
一个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它一定是满足了一类人的需求,创建人物角色的目的也在于此,帮助我们确定典型的目标用户类型,他是人格化的虚拟原型。
依据人物角色,可以筛选重要的产品功能,确定用户类型的优先级,避免用户类型过多导致混乱。利用人物角色也可以更方便的向其他部门描述产品,提高效率。
营销团队在宣传中也常常会使用到人物角色,但是两者的目的不同。产品团队利用人物角色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而营销团队是为了瞄准目标消费者。
重新定义产品说明文档:高保真原型
产品说明文档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却很少有人阅读,也就是说花了大量精力撰写的文档,用处却并不大。
作者认为,理想的产品说明文档应该满足下面这些条件:完整的描述用户体验,包括用户需求,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准确的描述软件的行为;以某种直观的方式把产品信息和产品行为告诉所有人;可以修改。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更好的形式是——高保真产品原型。
现在创建一个高保真原型的成本并不高,也更接近真实的用户体验,更突出的优势是可以给到用户测试。
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
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是可以同步开展的,产品开发和测试也是同步进行的。但是,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不能同时进行,在产品开发之前,产品设计应该先完成,如果在产品已经进入开发阶段,却又要推翻重来,代价太大,也会消磨团队的信心。
所以说,在设计阶段,先利用高保真原型反复的验证设计思路,再进入开发阶段。
产品验证: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作者在书中不断提到,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价值,可用性,可行性。所以,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验证这三个条件已经满足。
可行性测试——这项测试主要是和架构师和开发人员完成,我们现在的条件是否能够开发出来,有那些难以解决的障碍?有怎样的风险?在可行性测试期间,可能会困难重重,开发人员在这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用性测试——产品里的各个功能用起来是否流畅,用户什么感觉,有没有被忽略的需求,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来完成测试。
价值测试——价值测试和可用性测试可同时进行,测试你的产品对用户是否真的有用,他们是否愿意购买。
这些测试都通过之后,才真正进入开发阶段,否则就需要再做调整。
-
做出一个好产品并不简单,上面的这些步骤和经验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肯定会更加艰难。这本书也只是给到想要入门的人打好基础,给想要进步的人指出正确方向,如果你想要开发出一个真正的好产品,持续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只是我从这本书中的收获,如有不足,还请谅解,也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