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关于爱情
I...I...admire and love you.(我仰慕你并爱你)
伟大的歌德对爱的解读是:“我爱你,但那与你无关。”我对这话的理解是:我爱你,即使你不爱我。真正纯洁而美好的爱情一定不是用“我爱你”来交换“你爱我”,一定不是“我爱你”与“你爱我”之间的等价交易。道理很简单,我之所以爱你,不是你对我的要求,这不是一个我能够支配的选择,不是一件我可以随叫随停的事情,其实也不是一件你可以随叫随停的事情。那全然出于我的情不自禁、无法自拔,那是我无力违抗的宿命。诚然,我渴望你爱我,像我一样不由自主,像我一样全心全意,但那终究不是你必须承担的义务,不是你努力就能争取到的东西,不是单凭人力就能完成的“奇迹”。如果“我爱你”不是你命令我做的事情,我凭什么要求你为此付出你的爱?如果“我爱你”不是开始于我对自己的逼迫,我又有什么能力逼迫自己去停止?如果“我爱你”来自我无法操控的天意,那么我能做的只是等待着天意的流变,或是继续,或是终止……你若爱我,那是奇异的巧合、天赐的恩典。但既然“你爱我”不是你的主观意愿、我的主观意愿或者任何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那么若你不爱我,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毕竟,这就是生活。
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有些人,你喜欢他,是因为不了解他,真正了解了,你就不喜欢了
在你越来越懂他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件事也在发生——你会越来越懂你自己。
真情始于痴情,但并不等同于痴情,这是两码事。痴情只是爱情的起点,却不足以维持长久的爱情。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个博爱主义者。请你别误会,他说的博爱主义,就是一个人应该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善待世上的众生,对一切生命心存仁慈。有一次我和他聊天的时候,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你的博爱让你爱世人,爱众生,爱万物;而你的爱情又让你很爱你的女朋友。那么这个博爱和私爱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你对世人的爱,和你对你女朋友的爱,有什么样的差别?”当时我们在一个咖啡馆里,他的女朋友也在边上,我顺手指了指他女朋友和咖啡馆里的众人,问他:“你爱他们,和你爱她,有什么不一样?”他转向了他的女朋友,回答说:“我爱他们,因为他们是人;而我爱你,因为你是你。”完美的答案!我爱他们,因为他们是人,我把他们当成“人”来爱——一个人应得的尊重、应得的善待,我给他们;而我爱你,因为你是你——这里面有很深的理解,很深的懂,所以有很深的爱。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能使一片痴心转变成深情款款?一个字——懂;两个字——理解。
不是当你说出“我爱你”这句话的时候,爱情就终结了,“我爱你”只不过是爱情的开始,重要的是接下来你要有爱的行动。爱的行动,才是爱的证明,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洞。所以真正的爱情,就是你要真正为对方着想,真正给对方时间与关怀,很多时候,他的利益就是比我的利益更加重要,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你是否愿意与他(她)结为夫妇,爱他(她),守护他(她),像对待你自己那样对待他(她),不论生病还是健康,贫穷还是富有,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
你要知道这世界上,充满了美好的男人和女人,你是否准备好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饮,真正地始终爱他,就像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他。
很久以前,我看过D·H·劳伦斯的书,他是这样形容爱情的:“之前,你是一条河,我是一条河,当我们认识之后,两条河交汇到了一起,从此以后,分不清哪条河是你,哪条河是我,因为我们汇成了一条河,叫作我们。”
在这个美好的爱情关系当中,你也是我,我也是你,我们不分彼此。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别人对你好,就是对我好,就是对我们好;别人欺负你,就是欺负我,就是欺负我们。
爱情中的双方,就像一对天造地设的齿轮,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无论在时间这条履带上转动多久,彼此总能凹凸相应、长短互补、紧密咬合。
不要试图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因为在完美的人身边,你是多余的,完美的人不需要别人。
很多时候,尤其当一个人单身的时间太长,积压了太多爱的能量,好不容易盼到了某一个人出现,你就会一下子爱上他。但这个时候,当你蓄积已久的爱的能量全然倾泻到他身上的时候,你很可能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真实的人,而是把他当成了你心目中的某个理想对象,所以这时你不是爱上了他,而是爱上了自己的感觉,爱上了自己的梦。
“I love you as who you are”——我爱你,如你所是。
当我们强加意志时,经常用到一个完美的理由——“我是为你好”。我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为什么呢?我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但请想一想,我所认为的“好”就一定是真的对你“好”吗?我说我是“为你好”,可你真的觉得好吗?你到底是不是更好了,这件事由谁说了算呢?是以我为准,还是以你为准呢?
我们总说,爱一个人,就要保护他,不让他受伤害。是的,保护他不被别人所伤害,更要保护他不被我所伤害。
爱情和友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激情和冲动,一种难以抗拒的性感召力或者说吸引力。跟自己喜欢的人、心爱的人在一起,你会忍不住老想碰碰他。倒不是说你要有多么惊世骇俗的热烈举动,你可能就是情不自禁想撩撩他的头发,拉拉他的衣角,摸摸他的袖子,牵牵他的手,或者只是远远地看着他,充满爱意地看着他。
男女间纯洁的友情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你们在精神上是相互信赖、彼此欣赏的,但是你们在肉体上、欲望上互相绝缘,互不感兴趣,这种事情在你们看来想想就可怕,完全不可思议。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男女之情的干扰,你们自然会变成纯洁的友情。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喜欢你,向你表白了,可你不喜欢我,而我也理解你是真心不喜欢我,好,那我尊重你的意愿,我放下这个念头,从此就把你当好朋友,一切都以朋友的方式与你相处,无论说话做事,还是内心想法,都绝不过界。这个时候也可以达到真正纯洁的友情。
所谓“吵架”其实就是一种疯狂的交流——这种非常状态的对话模式能够帮助你看到非常状态的他,更好地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愿意去坚持,这恰恰是爱的一种强度的证明。
Part2 成熟与自由
人类的苦难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是物质之苦,比如一个人缺衣少粮,没钱看病,无力养家……物质之苦很苦,因为这直接危及生存。而如果没有物质之苦,人们也常常会受精神之苦,比如情场中的失恋、职场上的受挫或者更严重的生离死别,让你悲愤却又无可奈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苦,叫灵魂之苦,或许你衣食无忧、无病无灾,但是你莫名感到孤独和虚无,这种茫然与压抑说不清道不明,空洞抽象却如影随形。物质之苦与精神之苦往往可以找到具体的原因,而灵魂之苦最大的苦正在于其原因不明,因为原因不明,所以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改变。
为所欲为,其实就是“为‘欲’之所为”——你在做欲望让你做的事情。
真正活得自由,不代表你要活得多特别,你可能看起来跟大家活得一样,但是你这样活,不是因为大家都这么活,也不是因为大家都不这么活。你这样活,是因为你喜欢这样活,因为这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的生活。
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古希腊的贤哲苏格拉底,基督教的耶稣,印度的圣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这些人都可以说是人格上的大师,是“人类灵魂之光”。
尽心尽力,不是说你要对这件事情本身作出多大的牺牲,而是意味着既然你要花时间做这件事,就不要辜负了这些时间,也不要辜负了度过这段时间的那个你。
Part3 人啊,人是你自己
我曾经读到过一句有趣的话,说人为什么会睁眼与闭眼,人睁眼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而人闭眼是为了看自己。
世界上最后只剩下了两件事:第一,know who I am,认识我自己;第二,be who Iam,尽力成为我所是。人生的所有事件都指向这两件事:认识我是谁,然后努力成为我所是——知我所是,如我所是。有朝一日当别人问你“who are you”,你是谁?你的回答也会是“I am who I am”,我就是我。而当一个人敢说“I am who I am”的时候,你已是半神,你已然成为了与老、庄、孔、孟平级的人,与他们同等能量的人。就像我们中国文化对“神明”一词的解释——神,是精神;明,是明澈。所以,当你活到精神明澈,你已然美若神明。
谁是你的终身伴侣?我们都觉得我们要找一个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身伴侣,其实这是种误解,人如果真有一个白头到老的终身伴侣的话,那就是我们自己。从生到死,与我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只有自己。你所认为的那些至亲的人,要不就是半道中进入了你的生命,要不就是半道中会退出你的生命。而从头到尾,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与你一路同行、形影相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
因为我自爱,我遇见了美好的你,因为你爱我,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
“认识你自己”,其实是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和原点,这是一个生命的学问,需要你在生命中去学习,用自己的一生去修行。其实,学什么都是一条路,都通向自我认识;走多远都只是一个方向,为了找到我自己。
Part4 自我人生的实现
所以,我觉得知己好友特别重要,当然他也有可能是你的爱人。我很希望你的知己好友是你的爱人,同时,你的爱人是你的知己好友。因为这样的话,你们的爱就贯穿了身体与精神,这会是一生的挚爱,也会是一生的挚友。这里面有着很深很深的信任,很深很深的理解。
我过得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我过得不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哪怕我过得不好,只要我可以,我还是会尽力帮你过得好。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就体现在看似非此即彼、必须走极端的情况下,你能否挖掘出第三条路,在两个强势的极端之间寻到一条若隐若现的中道。
我们常说“出世”“入世”,就好像出世是一种很高的修为。其实,彻底出世——跑到寺庙里、深山老林里去,离群索居,回避世事,这并不难,挺容易的,不就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承担了嘛。同样地,彻底入世——完全陷身于名利场中,纵欲享乐,骄奢淫逸,这也不难,挺容易的,不就是来什么接什么,全盘放开,无所谓取舍嘛。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真正最难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条中道,保持一种平衡。
教育能够把人熏陶得非常有文化,非常有风度,非常有学养,但是不要丧失你与生俱来的率性、血性与野性。野性不同于野蛮,野性是一个很高级的词,它意味着豪放不羁,充满力量。创造力就来自于野性,所谓“创造”,就是你制造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东西,那还不够“野”吗?所以,我们要美石与顽石、知性和野性并重。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很厉害:第一种人,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热情;第二种人,对自己像对别人一样冷酷。这两种人都很公正,因为他们对人对己一视同仁。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当你像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自己,才能把自己看个明白,看个彻底。
Part5 信仰与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力量不在于坚信我们在此岸忍受的苦难,将来或死后能到彼岸得到补偿,这种“此处吃亏,别处得利”的想法仍然基于一种心态上的失衡,是一种得失上的计算,一种不彻底的释怀,终究还是脱不了市侩气。
附录
我不太去设定未来宏大的目标、远大的志向。人生无常,未来谁知道?只有天晓得。所以很多时候,我更关注我的每一个当下,这是我能把握的,也是我唯一能把握的。
很多时候我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尽可能尽心尽力,诚心诚意地去做。但做完之后结果怎么样,这个不是我能掌控的,我也不会费很多心思去想这件事。能够走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能够走多远,那就走多远。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心安了,问心无愧了,就可以了。
当你活成你自己,当你活成真实的你,也还是有人喜欢你,也还是有人不喜欢你,但是,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什么叫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才叫自信啊。我们现在很多人所谓的“自信”,其实是他人相信我,我才有自信,你们觉得我好,我的自信就来了。这怎么能叫自信呢?这不是“他信”吗?所以真正自信的源头还是来自于自己。做你自己才能真正有自信,你喜欢你自己才能有真正的自信,而不是取决于他人喜欢不喜欢你。
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自由和自信的气息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很多别称,一个别称就叫作“魅力”;一个别称就叫作“从容”;一个别称就叫作“风情”。这些东西都来自于一个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会具有。
当你活成一束光的时候,他要是接近你,就是接近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温暖到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照亮了他。这才叫真正的正能量。
当一个女人对镜子微笑的时候,这个女人其实是在对全世界微笑。
把所有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所有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