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人民广场火花
【留在荒野】谈谈读书

【留在荒野】谈谈读书

作者: 石门棠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10:46 被阅读0次

    今日得闲,突然有些雅致,谈谈读书的事。纯属个人的看法,不作讨论。

    读书,是一件必需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古代,媒体缺少的时代,书就是唯一的信息载体和媒介。想起那时曹公写红楼,多少人连夜传抄,由此及彼,堪称盛况空前,比新冠还能感染人。说到底,真的写的好,读的人也多。

    而现在读书,看起来并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除了学生,大家有许多其它的东西可读,可玩,易接受,可娱乐,得以消磨时间,那么,这日子就这么过去也算了事。自从抖音和快手这类短视频媒体出现后,那是更不得了。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信息宽度和载荷也大,实在方便。

    我偶尔也上抖音看看,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有大数据统计这码子事,于是,刚上抖音时推荐的都是nba,纯粹是天天看篮球,不亦乐乎。后来才发现,别人抖音内容那么丰富,我像是个大傻冒。

    回到点子上来,先谈谈对书的看法。

    中国社会有点特色,媒体舆论控制也有特色。

    首先从写书平台讲讲。应该是08年左右,我那时迷上了玄幻,看得多了,就动手写玄幻。当时便在起点注册登记了作者信息,还在连载,当时起点中文网的编辑还找到过我,让我签保底1500元/月,每天4500字,我没干,主要是没时间。那时的起点刚崛起,铺面开得还正常。后来我因为工作升迁,再也没时间去网站逛。等前两年再去起点看了一眼,简直一眼发憷。

    网页全篇,几乎都是白富美伴大款,离婚,二婚,敖胥,兵王,逆天王炸传奇,小说的名字也讲究直接了当,一眼就能穿透主幕。端的是奇怪。这个社会这么直接了吗,不避讳?社会爷爷去了哪里打盹?

    再从写书者的角度看一下。我一同学,文化平平,从小就不是读书的人。两年前我要发表论文,正好他在部门工作,便打电话过去,谈到写作。他突然建议我说,你有这闲情写论文,为何不出工具书呢。我问他这怎么弄。他说太简单了,找几本同类型的书,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归纳总结好,不就成了一本书吗。他说他仅用了五个月时间曾写成一本大学生就业指南的书,再到大学强制推销,销量出奇的好,还赚到50万块。

    电话末了还批评我写的论文,说是太专业化理论化,一定没人看。事后我倒真觉察到了他说的太准了,我写的是军事智能的形成构架,发表后果然没人看呀,我们体制内也没几个看懂了啊。

    再看现在摆在图书馆的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教做人的,教拍马屁的,教职场的,教速成的,不胜枚举。我大概翻了翻,总结都挺好,看着都顺眼,但是,这人生啊,要想成功,要想做成事,靠几本书就上去了?写书写得那么好的人,他就怎还在写书呢?就像社会上那些专家,譬如炒股专家,不去炒股赚大钱还来讲课,闲得?共产主义思想膨胀?再提十年前那个杭州养生专家一样,年47,卒!死得早还是死得巧?

    下面这段,我更无意抨击哈。

    讲讲莫言老哥。首先他的作品绝不是抄的,其次他的作品写的有特色,再次,他有认真写。所以,他得了诺奖。这是值得肯定的,为国人争了光。

    我喜欢看书,但并不是看了很多,莫言的书自然看了不少,但只能占到一点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不喜欢看。特别提到他的诺奖后新出版的书《晚熟的人》,不值得看,话到底就是无趣。

    我本是带着崇拜的意思给捧个场,结果,看了一半,扔了。叙事用词故事,不能称为大家!诺奖这个东西,特别是文学奖项,掺杂太多的政治因素。莫言的小说故事,表面上写的是人群追求生存的顽强,但有丑化人的影子在背后,西方特别看重这一点,再加上西方媒体限制对中国的真实报道,对于莫言的宣传在西方人民的意识里无异于一场外貌固化——固化一个落后愚昧的形象。这就是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

    要是曹公还在,就算战争再激烈,这诺奖非得给他!

    作为一位大家,不是要对世界发光,就要发热,要给世界能量,要给人类一个解答!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责任,对于历史与未来,都要有个交待。只有这样,当读者想起,才会获得启发和动力。世界上有阴曹地府,也有天上人间,大可选择后者,这才是作者的责任。多说不宜!

    出品出了问题,读者必然遭殃,这就是因果,也是媒体时代更应该考虑的!

    再讲讲读者的问题。

    我本是读者之一,年龄不小,受过的教育不同,对读书有了自己的理性规模,当然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我读的书大多是世界类的,当属精品。非精品不读,对我无益不读。滥读,低俗读,都属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的事不能做,浪费思想更不能做。在读书这一点上,我是佩服德国人的,德国人喜欢精读,读精品,人均读书年数量全世界第一!多么了不起!反观我们自己,可以扪心自问,平日里都读的啥东西,到底读了多少。值得反思吧?

    短视频,快餐文学,心灵鸡汤,应该是看了不少。导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不管什么事,现在大家都喜欢讨论了,喜欢评价了,仿佛有了自信,仿佛都读了许多书。但只要追根溯源起来,大都说不明白。为什么,获取量大,但不成体系,只言片语,这太要命了,这会成就断章取义引领潮流的怪现象!要不网络上那么多片面言论,偏激言论能大行其道,原因就在这!吃瓜的人太多,大多只学会了吃瓜。这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一点好处。

    读书有讲究,根据需要大概分两类,一类是实用之学,一类是无用之学。

    实用之学不要多讲,工具类,社科类,专业类等等,个人需求不同,爱好不同,选择不同。这个必须学,从专业角度来讲,有大款可伴着,大家都可以拿来用。当然前面提到的关于职场做人等等,也可以看,学习在脑,面对时体会总结更快,其实并不反对,但不能拿那个当真理。

    关于无用之学,我重点讲一下体会。

    如果实用之学是学习的法,那么,无用之学是学习的道。大道无形,方称无用!

    既然无用,为何要学。学的是大道理,学的是自然规律,学的是历史成因,学的社会因果,学的是人世体悟,虽然与你的工作无关,但与你的生活和思想息息相关,你说该不该学。

    工作只是生活的体现,生活才是生存的本体,你所有的努力,都要落到你对生活的体悟上来,你的感受不在乎你所处的阶级,而在乎你思想包容的高度,这就是痛苦与快乐的作用力是否可以附着的接触点。一切感受都来源于它。话说得明白点,就是那句违心主意的话,我思故我在,我想啥就是啥。

    道,不是器,自然无形;但道越大,容量就大,器自然就大。道通,人容!

    当然,无用之学怎么来,道怎么读,这是个问题!哈哈,要我讲,我也讲不具体。但有几点可以说说。

    一是多读书,书中一本,紧要的话可能就几句,但就是这个中心,能点化你看到道;读得多,学习的体悟就多,收获自然多;

    二是读好书,好书有能量,能激励你向上,能让你即使身在泥潭,也能面朝阳光,这就是自然的规律。只要面朝阳光,泥潭也是肥料,请相信我!

    三是多分析,每个人成长的阶段不同,认识自然不同,兴趣也会不同。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喜欢打网络游戏,并且还是大号大玩家,通宵达旦,不眠不休。早年也喜欢玄幻和武侠,现在也喜欢,不是不能读,而是在于你怎么吸取。各有各的道在里面,你看到什么道,总归在于你的境界。如果你控制不住,那就尽量少碰,切记不要耽误工作,不能痴迷且毫无收获,不要搞坏了身体。

    四是多总结,每看一本书,多要有收获,收获在心里,也在纸上。道于无形,便在心里,要道遁形,要写在纸上。无形有形之间,慢慢熔炼,慢慢会有收获。

    五是多涉猎,中国文明五千年,值得大学特学,世界那么大,思想的先锋不少,也要学。不崇洋媚外,但也要多学习对方。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读德川家康的作品,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恨日本,所以我要学习日本。牛,至少我没想到这一层。

    时间有限,不多讲了,大多是屁话,写着完儿。如有异议,不作争论,仅个人体会,作不得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在荒野】谈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l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