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球拍没有找回来

作者: 四字真言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23:51 被阅读0次

    朱小四

    案例研讨提示:

    班级数次发生“乱拿”事件,这次是体育老师来告知体育器材室被人拿了十副乒乓球拍,且有目击者证明确为本班学生所为。班主任提出解决方案:一、促请“乱拿”者归还,既往不咎。二、班级同学可以捐献自己的乒乓球拍,为他人服务,维护班级的颜面。三、明天如果没有十副球拍,用自己的零花钱或班费补上这一缺口。事后,一些家长表示孩子回家觉得“背了黑锅”义愤填膺,还有家长直接发信息表达不满。班主任耐心解释这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班级荣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平复了家长的情绪,丢失的球拍收齐,“乱拿”的孩子也承认了错误。事件得以圆满解决,班主任却陷入迷惘:“用孩子来教育孩子,用孩子影响孩子,利用集体效应这种方式解决好吗?其产生的效应又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1、评析:依据案例,客观分析班主任的做法;
    2、支招: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提出自己在面对类似状况时的具体处理和教育方式;
    3、延伸思考:呼应作者在文尾的教育追问:“用孩子来教育孩子,用孩子影响孩子,利用集体效应这种方式解决真的好吗?

    我的分析:

    这个案例表面看来就是学校体育器材室丢了十副乒乓球拍,二班被体育老师和其他班学生认定为拿球拍的人。班主任梁老师认为他人证据确凿,而且自己班也曾发生过丢失事件,就锁定作案人在本班,于是再一次客串“福尔摩斯”。

    梁老师先是个别突破,找关键人物之一的X同学,无疾而终。接着在班里集体问话,一片杂乱。最后不得不上升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这一高度。决定用捐献的方式解决球拍儿问题,中间有一个道德绑架,就是“一切有关捐献的活动都包括梁老师本人在内”。效果确实不错,一个下午办公桌上就已经有了九副球拍。

    球拍儿真的是本班孩子们拿的吗?而且不是一副球拍,是十副球拍。如果都是二班同学拿的,他们就不是拿,而是集体“抢劫”了。

    其实中间有孩子说:“老师我在乒乓球台的草地上捡到了球拍。”还有个孩子说:“一班和五年级的也经常去打乒乓球,是不是他们也拿啦?”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停下来让那个捡到球拍的孩子把细节说完,说不定第一副球拍就找到了。让第二个看别人去拿的孩子把具体的时间和细节也讲完,这样就会让拿球拍的同学感觉到“你在做,别人在看”,有可能会找到第二副第三副球拍。

    为什么当天下午就一定要捐球拍儿呢?完全可以让孩子回去和家长交流沟通这件事儿,这样就可以避免家长有意见。这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很愿意和家长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的。

    在班级出现问题时,一不要急于让事情有一个结果。二是千万不能仅凭曾经发生的事情分析现在发生的事情。《放牛班里的春天》里的盗窃案,校长的老眼光看人和简单粗暴处理,最后酿成学生火烧学校的惨剧。三是不要轻易给学生拿东西定性为“魔爪”,毕竟作为一个老师,善意还是要放在第一位。

    十多年前我处理过一个跟这极其相似的事件。如今当事人结婚成家,均有两个孩子,就工作在我所在地的超市和茶餐厅。每次想到他们,就感觉教育竟能如此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丢失的球拍没有找回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mp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