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沟通&写作读书
《月迹》——贾平凹

《月迹》——贾平凹

作者: 麦田格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4:43 被阅读15次

贾平凹是一个真正的大作家,如果还有中国作家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相信一定是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如此高产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而且他不断地探索写作风格、主题,始终走在超越自己的路上。伟大的小说家往往都是优秀的散文家。这篇《月迹》是贾平凹早期的作品,但足以让我们了解他的风格和水平。

从古至今,写月亮的诗文也多不胜数,但是贾平凹这篇《月迹》的构思和立意是独具特色的。这篇文章,能让我们回想起那些永远有讲不完故事的长辈,回想起在月夜一起追闹玩耍的小伙伴,回想起曾经对月亮的种种遐想,更让我们隐约懂得一些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和他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踪迹吧!

《月迹》——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了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不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好词

款款 疏疏的 累累的 面面相觑 倏忽间 袅袅 果真 酥酥地 相依相偎 嫉妒

好句

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

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麦田读书”,查看更多美文精选!

后台回复“好书推荐

去查看麦田君推荐给你的更多好书哦

后台回复“我爱读书

加入麦田读书会

后台回复“麦田之声

收听有温度的美文电台,跟主播一起读好书!

相关文章

  • 上学日记 四十七

    2022年12月07日 读贾平凹的《月迹》 作者简介 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

  • 《月迹》——贾平凹

    贾平凹是一个真正的大作家,如果还有中国作家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相信一定是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有重...

  • 《山本》:血色残阳,宽仁绵长

    8月间,读贾平凹《山本》,很热,在丽江避暑,正好住在贾平凹题字的“十月文学馆”旁边。贾平凹2017年修改这本...

  • 名家作品--散文2

    501:贾平凹《两代人》 502:贾平凹《《路小路作品集》序》 503:贾平凹《丑石》 504:贾平凹《龙柏树》 ...

  • 初见贾平凹

    初见贾平凹 从朋友处得到贾平凹的电话,朋友告诉我,贾平凹...

  • 没有拜师学画的经历,没进过美术学院,作家贾平凹办书画展啦

    9月29日,由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与拙见西安联合主办的“拙见平凹——走进贾平凹的艺术世界”书画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

  • “笨人”与“鬼才”

    看到一篇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贾平凹说自己是个“笨人”,贾平凹不会说普通话,后来有个著名的段子,贾平凹为...

  • 2022-03-13

    贾平凹

  • 剖析一针见血

    贾平凹

  • 贾平凹的《秦腔》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取“洼”解,乃是“坦途”之意),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迹》——贾平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w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