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会议文件,他们干工作才能更有时间!
文/老春(原创)
“会议和文件咋还越精简越多了呢?”这是时下很多基层干部们无法释怀的疑惑,也是基层工作的实际状态。为了推责,为了引起所谓的重视,一些地方和部门总是会召开“十分隆重的会议”,请领导登台发表“十分重要的讲话”。似乎,只要做到了这些,工作就会达到预期目标,责任也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可实际情况却是,基层干部们对于频繁开会和漫天雪花般下发的文件早已经厌恶至极。他们想要的,是足够的落实工作的时间,足够的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时间,而不是足够多的开会与传达文件的时间,足够多的工作留痕时间。但他们这些基本的愿望似乎正变得越发困难。
1.
“今天太累了,一天参加了六个会!”一回到家,五十七岁的郑局长就不断地捶着自己的腰说。
“咋这么多会呢?”他老伴儿疑惑地问。
“嗨,这就是层层推卸责任呗!反正会开了,工作也部署了,这以后要是出了事儿上边查下来,也好有个说辞不是!”老郑叹了口气。
“那上边儿不知道这些事儿啊?”
“知道,这不是一直在反对形式主义,要求精简会议、精简文件呢么!”
“那咋还这么开会呢?”
“还不是叫追责给闹得!只要出了事儿,不问缘由先免职再说,免职以后要是事儿大了,不是开除就是给弄进去。这么个弄法儿,谁不害怕?你想啊,这好不容易熬上个一官半职的,要是给撸了还行,真要是再给开了或者是给弄进去,那不这辈子啥都没有了么!不这么干咋整?哎,都是在刀尖儿上跳舞啊,说不定哪下子一个不小心也就被伤到要害了。”老郑叹了一口气说。
“那你快别干了,都这个岁数了,还冒那么大风险干啥呀?”老伴儿不无焦虑地说。
“哼,你以为我愿意干啊,不过就是没办法罢了。我跟上边儿提出来了,想把位置让出来去人大政协等退休,上边儿老说再等等,可是等到现在了也一直没个动静儿。你说,不等还能怎么办?”老郑无奈地说。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说:“其实呀,我这还算不错的了,乡镇那些人,都一个礼拜没回去了,天天都有会,你说他们不是比我更苦?哎,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开会就要求一把手必须参加。省里也这样!上周去省里开会,四百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的会,坐大客去一天回来一天,还得住两宿,这不明摆着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拿我们这些人开涮么!”
不怪老郑抱怨,会议越来越多,是基层干部们的普遍感受。其实,他们并不反对开会,反对的是开那些毫无意义和实际内容的会。其实,很多会议只需要一个电话,或者是一份通知就能说明白的事儿,犯不着非要开会部署,这既浪费了行政资源,又浪费了工作时间,还懈怠了人心,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2.
“领导,这是今天的文件。”小李笑着把文件夹递给了王书记。
“哦,多少份?”王书记边伸手去接边问。
“加上简报一共32份!”小李回答。
“啊?真是疯了,一天发这么多文件,这不典型的形式主义么?好了,我看完了再找你!”王书记愤愤不平地说。
“哎!”小李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牢骚归牢骚,他还得耐着性子一一看完,并在签批单上签批给各分管领导,再由他们安排具体科室去落实。其实有很多时候,他都不理解,这些做法明明是与中央要求相违背的,为什么越改反而越厉害呢?
后来,他想明白了。那些发文件的单位也不过就是为了推卸责任,发个文件作为迎检的备案文书,一旦有事儿了也好有个对证。每个部门都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都需要发文说明,于是就都发文。这部门一多,发到基层的文件自然就会多起来。
可是,真要出了事儿,仅凭一纸文件就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么?我看未必吧。这些年被处理的那些干部,没听说哪一个是因为发了文件就免责的。
工作最重要的是抓落实,不是发发文件开开会就能够做得好的。如果用会议和文件把干部们的时间大量占用,那就必然减少了抓落实的空间和时间,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项工作要想做好,是需要开会部署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有开会的必要,也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有下发文件的必要。如果一味地以开会和发文数量作为工作开展的有力证据,则势必会影响工作落实的质量,也会偏离一切工作为了人民的主方向。
更何况,基层干部需要时间去了解百姓的实际需要和真实想法,需要时间去巩固与群众的密切关系,需要时间去跟群众宣传解释我们的方针政策,也需要时间去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更需要时间去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可是,太多的会议和文件已经耗干了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滋长了他们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思想,并让处处留痕、传达会议和文件精神这样的表面化工作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使得他们既讨厌非常却又无力反抗。
而他们,只不过想实实在在地干点儿事,只不过想好好地加深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不过想把政策措施跟群众唠扯明白,已发挥政策措施的最大效力。可这,都需要时间。
所以,请把时间还给他们,请把无足轻重的会议与文件取消,让他们的注意力下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