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堵车是大中城市的专利,年前的小县城的街上也是车跟着车、车挨着车。
恍如隔世,忽然就想起三十多年前每逢逢集尤其是赶年集时人挤人、背篼挤背篼的盛况。人过去了,背篼过不去!
背篼是小县里城乡人家的基本配置。 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不管是市民还是社员,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肩背的背篼、手提的竹篮。即使出门要饭的也还背着个烂背篼。背篼实在是有无尽的妙用,什么都可以背上走。背土背粪,背柴背草,背粮背菜。背篼解放了双手,节省了体力,提高了效率,是名副其实的生产生活工具。
有件小事刻在脑海。从外面上学第一个假期回来,要去集上办年货,爷爷不由分说让我背上背篼跟他走。我极不情愿,心想,自己都这么大了,尤其还是当时传说中的所谓的“天之骄子”,文文静静的,穿着干净的蓝色中山装,梳着小风头,怎么还能背个背篼上街?多不自在?哪怕提个性质一样的篮子也好啊。爷爷似乎看透了我的心理,就是要我背,连着几天,不管买什么,都要背背篼。明显是故意的,我也无奈。我猜,在我爷的心里,能背上背篼表示你没有忘本。
实际上,从身上有劲儿了,破背篼似乎就没离开过我的身。同龄的人差不多都一样吧,估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背篼的故事。上高一了,数学老师讲“集合”概念,在课堂上声音洪亮地用背篼做比喻:背篼角角子朝上,“并集”;背篼角角子朝下,“交集”。我们影响挺深。
似乎也是一夜之间,小城到处都是车。年前这些天,有些地方堵得水泄不通,小车堪比当年的背篼。听说村镇上车也不少。国家对贫困乡村有扶贫优惠贷款,有些人就先用贷款买了汽车。你到乡村去,村前村后真停着不少车。
关于车,有位朋友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大家都没有的时候你如果有了,大家会认为你出风头,会遭议论,会被眼红;但如果大家都有了而你没有,会受鄙视,说你不如人,会被白眼。”很有道理!人的情绪就这样被大众裹挟,不管需要不需要,不少人就随大流,搞攀比,于是乎,车越来越多。
但是,车来了,路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好迎接汽车时代了吗?
虽然有深深的历史印记,但再精致的背篼也只是个背篼,也只是短缺农耕时代一个个体生产生活工具的缩影,它的使用基本是无条件无代价的。而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之一,小轿车更是消费升级的体现,它的普及和使用却需要许多的前提和条件。
恍如隔世,从满街的背篼到满街的小车。变化真的巨大,但我不希望变化的只是外在。我希望我们的观念和思想也能有比较大的改变,要不然,不止是到处都是堵,还有许多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如能源滥用、大气污染、行动依赖汽车等等“汽车病”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