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e370ac970bf7dc95.jpg)
应该已经在多篇文字里提及到钟杰老师的新作——《教育让希望重生》,虽然比较零碎。
我们的桐下读吧也分三次将这本书分享结束。分享结束,但钟杰老师这本新作带来的影响却一直都在。
对于这样的一本好书,特别是每天都要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老师来说,说它是指南,是秘方,都不为过。
重读此书,跳入我脑海里的第一个词语是:唤醒。这个词语来源于此书的第二辑标题:唤醒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百度上如是解释唤醒:唤醒是指个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知觉的反应,唤醒可分为生理唤醒与心理唤醒。传统的唤醒概念主要是生理唤醒,指的是生理的激活或自主性反应。伴随情绪与情感发生时的生理反应,它涉及一系列生理活动过程,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外分泌系统等活动。 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很显然我想谈的是:心理唤醒。
在这一辑里,共有七篇文章,篇篇都可以成为“心灵鸡汤”,但这种“心灵鸡汤”绝不是精油按摩功能,关键是它有“唤醒”功能。钟杰“唤醒”她的学生,又“唤醒”我们这样的读者。
《如何拨亮孩子的生命之灯》一文,钟老师描述了一个叫小宏的孩子是如何被唤醒的。而唤醒我的,却是她每接手一个新班之后做的调查。她说:“在孩子们走进我的世界之前,我要视他们个个都是黄金,哪怕在别人的眼里是一堆狗屎,我也要将其看成黄金或者变成黄金!”所以,她会设计一个表格让孩子们填,比如爱好、性格、特长、喜欢的食物、崇拜的偶像、喜欢阅读的书籍、描述自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等。她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表给了解学生,给学生做性格色彩的分析,好知道接下来怎么和这些孩子打交道。
关于性格色彩,暑假里我们曾有幸请到了专家给我们全体老师做过初步的认识。那时决定后面继续深入学习,还谈过一些细节。只是后来,陷入那种无所谓的忙碌之后,就将此事放在了脑后。及至读了钟杰老师的这篇文章,我马上将此事积极行动,准备在下周四、周五实施,心里充满期待。
因为,日常的我们在面对众多的孩子们的时候,总是会有“技穷”的感觉,多认识一下自己,也认识一下孩子,让自己成为“万能钥匙”。
再想想,我当初接新班的时候,也特意让孩子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只是做了就做了,也仅仅是参考了一下下,就将之忘到了脑后。后来再也没有打开过。
《心灵鸡汤什么时候喝才有效?》一文,更是让我们众多老师一致推崇。学生要不要喝心灵鸡汤?什么时候喝呢?喝哪一类的呢?看了钟老师的文章,你会在心里为她的招数叫好。她的这些“养心课程”,十分钟就可以搞定。因为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她绝对是有备而来,所以效果会出奇的好。我呢?好像也能找到一些话题,认为可以给孩子们“唤醒”,但这些“唤醒”的招数就是自己的义正辞严,或者自己的陈词滥调,学生听都不想听,更别提效果了。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何况有的人并非装睡,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真睡。这个时候,身为老师的你,怎么办?《所有的结果都是跟你的生命状态有关》一文给出了答案。因为她用她为范本,让学生对她的生命状态进行描述。好家伙,数一下共21个词语,除了“火山性格”是个中性词外,另外20个词语绝对是正能量满满,这样的行为仍然是在给学生“喝鸡汤”,是在唤醒那些“游离状态”的孩子。
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唤醒孩子,这得有资本的,就像钟杰老师这样。正如她所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自己变成一本有料、有趣、有温度、有人味、有学识的教材。”
今年五月,有幸聆听钟杰老师的讲座,其中她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好孩子是熏出来的。而此本书里,这个观点成了一篇文章的题目。且看她是如何“熏”孩子们的:开发课程滋养学生心灵、观看励志启发智慧的短视频、听养心怡人的名人演讲、课前读美文。对照一下,我做了什么?虽然并不做班主任,但每位老师都应该是育人为先。也就只是给孩子们读过少量的美文,前些阵子许诺的给孩子们读我写的文章都没有实现,还怎么去养孩子们的心,怎么去唤醒他们呢?因为,其实每天我们的紧锁的眉头告诉我们,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再看看“心理唤醒”的释义,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才能达到唤醒的作用,否则也就只能是风过身不动的局面。钟杰老师让孩子们写“寒假小结”,然后进行分类,让孩子们“对号入座”,然后引导,提升,你说学生能不被唤醒吗?
身为教师,可能首要技能便是唤醒你教的孩子。我们都期望接到一个班,所有孩子都很自觉学习,而且人品也好,成绩也很好,你完全就是不操心的一个班,请问这样的班有吗?也许真有,但可能你不会那么好命地遇见。现实情境是,在一个班里,不需要你唤醒的孩子是少之又少,你要做的是唤醒他们自我认知,方能实现自我成长。
唤醒,等同于影响,等同于引领,但绝不是洗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