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女儿结婚,我从头到尾都参予了,有许多的感动与随想,记录于兹,以作纪念。
(丑角)
迎亲的乐队已在楼上楼下各个房间响起了锣鼓,新人也已穿戴完备,鞭炮声里,音乐欢处,送别的人群中突然跑进来六、七个中年男女,男的戴个假长发,女的顶个旧毡帽,个个腰缠绸缎布,手着彩折扇,俨然个丑角表演队。那夸张的动作滑稽的神态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无疑给整个婚礼添了份大喜,新人父母也被拉进了这献丑的行列,他们一起丑化着自已,美化着生活。
这支表演队是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他们除了帮厨帮着端饭洗碗迎来送往,关键时候出了这一招,把腼腆的东家和热情的亲友们的内心喜悦,全调动到脸上了,大家暢开胸怀地笑,有的情不自禁地参予到热闹里,有的竟笑到人仰马翻。
(生命的底色是喜悦)
婚礼参加过不少次,每次都要被那大致相同的场景感动一阵,这固然与现场的灯光、音乐、图片有关,与善长于搧情的司仪有关,更重要是它本身就是专营爱情亲情与友情的大超市,隨便拎起哪一件都与人间情爱有关。
两位新人浓烈的爱慕之情,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情,亲友融化在血液与灵魂里的友好之情,全凝结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我从反映两位新人从小到现在成长的短片中得以宽慰。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不可逆行的经历,象钟表之转圈,你不能说哪一阶段最好,哪一段不重要,哪个阶段都是生命的必然站点,都有说不尽的喜悦。盼孩子们大了,我们也老了,以往喜悦里总藏着些许悲凉,今天我彻头彻尾体会到的是喜悦。幼儿是喜悅,童年、少年、青年是喜悦,结婚是喜悦,带着孩子与他们一道从幼童走向成熟,虽脸皮粗糙了腰身不再挺直,也依然是喜悦,甚至老到需要他们护佑时,生命的底色仍然是喜悦。因为都是个历程,少也少不下,那些因各种原因没走完历程的才算悲哀,余下的全是喜悦。在回去的路上,我碰见个坐轮椅的老汉,被孙子推着飞跑着,合不拢的嘴上沒露出一颗牙。我喜悦地看着这爷孙两的喜悦。
(不忘初心)
婚礼是喜乐热闹的,也是尊严的,外国人对着信仰宣示,把手按在经典上发誓,而我们则是当着父母与亲朋好友的面公开承诺,承诺爱的唯一与永远。
以我看,婚姻也是场马拉松,能跑完全程的都值得颁奖,哪怕跌跌撞撞、身疲力竭,毕竟都有目标与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党的要求,用在爱情上也非常贴切。一个小老百姓能把家经营好了,便是为国作了贡献。
(杂记)
参加过不少婚礼,也曾作为长辈为几对小辈主过婚。一直觉得这种仪式很好,非常适合咱国人,既热闹喜庆又严肃庄重,既让人欢笑又让人感动得流泪。这种泪我尝过几次,酸酸的又甜甜的。最催泪的是父亲将女儿交到女婿手中这个环节,司仪再煽情的语言都不过份。女儿哭了,哭的是自己的幸福,幸福在两个有责任的男人手中交接自己,幸福在从一种爱跳跃到另一种爱;场下嘉宾的泪更多的流在养儿育女的不容易上,在亲情与爱情的撕裂上。此外,婚礼上喝茶改口环节也很好,很真实。对未来有可能难以相处的对方的父母大声叫爸妈,这个难度只有深爱的人才能攀爬上,而非两个厚厚的红包所能诱出口的。过去男女不平等,女的叫公婆“爸妈”,男的随大流一般称岳父岳母为“叔婶”或“伯父伯母”。如今婚礼上的改口,让老人们真实地触摸到了感受到了新儿子或新女儿的存在,心中平添了一份力量。独生子女是国策,是咱的特色。但在万家灯火处,却稍微显得清冷。婚礼上真诚的敬茶改口,不光让老人们白捡了个大儿(女),还帮了国家的大忙,解了政策的尴尬。
感觉婚礼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新人之间的誓言。 国外信教民众的婚礼,最主要环节是对上帝、对真主、对佛祖,对他们信仰的东西的发誓。无论对方贫穷、富有、疾病、健康、磨难与顺畅,都必须忠贞不渝的。我们不信教的人,也应当着父母的面、亲友的面,对着爱着的一方发出神圣的誓言。而且让身边的人来监督,要比让天神来惩罚更有助于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治病救人及呈现人性的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