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标的三个核心词
对标管理的逻辑就是“和谁对”、“对什么”。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的三个核心词是:“方向”、“成功要素”和“指标”。
首先是方向,一定要知道自己究竟要朝向哪个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成功要素”。当方向确定了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如果想达到目标,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要素。也就是,必须要在哪些方面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成功具有哪些必要条件。
第三,就是在明确这些成功要素之后,还要再进一步细化到指标,通过具体的指标来衡量自己是不是在走向成功。
2-对标管理表格
下面有一个表格,把前面由三个关键词来定义的这个逻辑画在了一起,在进行标杆管理的时候可以参考。

最左面一列就是方向,然后,为了朝着这样一个方向,有效地战胜竞争对手,你如果要成功了,一定是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也就是你的关键成功因素可以推导出来了,这可以画在第二列。紧接着第二列,只要找对了关键成功因素,接下来的度量指标就容易找到了。
比如,关键成功要素如果是要保持持续的“成本领先能力”的话,那么,在研发环节和生产制造环节中一定要有一些指标领先。而要保证这些指标领先,就一定要参考优秀企业的做法。这些优秀企业就是对标的对象,而对标的指标背后的东西,就是你要学习的内容,你在标杆管理中要完成的行动。
3-与内部人对标
选择标杆,无非是三种,第一种就是和自己的内部人对标。第二种,就是同行业的先进公司;第三种是跨行业的标杆。
其中,内部人对标,是一个特别好的组织能力提升和改善的方式。大家彼此之间是容易进行互相学习的。
内部人对标的好做法,就是所谓的内部标杆管理。有的时候比向外部人学东西还难,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内部人之间可以相互学的,很多是竞争关系。所以,必须要官方来组织。不仅要组织,还要安排得巧妙,解决好大家的积极性问题。
第二,很多人、很多业务部门,做得不错,但是他们的经验没有经过细致的总结,别人看也看了,座谈也座谈了,不好学。
需要企业在表彰先进的同时,还要把先进的做法总结出来,变成可以学习的“最佳做法”,起码是“最佳做法之一”,来供别人借鉴和学习。
进行内部标杆管理,无论是个人,还是内部组织,他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他的好做法是什么,体现在什么指标上,是通过怎样的一个业务活动流程来实现这个突出业绩。这些东西要总结出来,这就是内部标杆管理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