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要是有这样一个国家,国家比较小,人口也比较少。但在这个国家内,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械,人们也很少使用;老百姓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根本不用背井离乡到远方谋求生存;虽然有船有车,却很少需要使用它们;虽然也有武器装备,却从来都没有用过。让人们重新结绳记事,仿佛回到那个自然纯朴的时代。如果是这样,国家的治理真是好极了!人们吃得香,穿得美,住得舒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可以互相望见,鸡和犬的叫声相互可以听见,但是老百姓从生到死也不跨越国界,不互相往来。
至治之极的寡民小国,不过是老子心目中的桃花源。面对乱世,面对人民生活的疾苦,老子一方面选择了对统治者的建言劝诫,另一方面也无奈地在行动上实质性地选择了回避,所以才有出函谷关之举吧。
在老子的思想里,很多原初的是美的,是纯朴的,这可能与他处于刚由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奴隶社会有关。但是,原始社会的那种纯朴,是无奈的,是物质极度匮乏的产物。一旦社会发展了,物产丰富了,人性的贪欲就会出现,“损不足而奉有余”就不可避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