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中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家,不仅仅是现在非常出名,在以前汉武帝那一段的时期,儒家又达到了和以往一样的高潮。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古今中外更是人人皆知的,但是还有一位大儒,和孔子一样也被别人称为儒家的创始人——董仲舒。那其实孔子才是真正的儒家的创始人,但是儒家的第二次繁荣昌盛就是在董仲舒的那一段时期,更重要的是他的第二次繁荣昌盛,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董仲舒导致的,所以,人们才把它称为儒家的创始人。
可是,儒家的繁荣昌盛还有一大部分是取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是汉武帝时期,而在汉朝前期,也就是刘邦掌权的一段时期,是道家兴盛的时期,由于当刘邦刚建立祖国的时候,祖国就像一个病人一样,现在调养生息,才能更好地被治理,因此,刘邦便采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方法。而到了汉武帝的时期,国家已经被很好的治理,再用道家的无为而治,国家就会得懒散了,由于儒家式中在这时采用儒家正好合适,所以汉武帝便采用了儒家。而董仲舒就恰巧在那个时期,于是便由于他的一部分原因,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汉代的思想界树立起了儒学的权威。这时董仲舒作为重要的大臣,儒家最重要的大儒,是要给君王提非常重要的建议的,当然是关于儒家的,所以他当时就写了这么一段话
这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春天就是上天让万物生长的时候,仁慈也就是您对人民的爱,夏天的就是天让万物有蓬勃的生机的时候,所以您就要用您的仁德了,而秋天就是上天所杀掉世间万物的时候,而刑法也正是您给那些坏人的处罚。仁是为了爱人,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义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一个内在的修养,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到,就要求别人,就是不义,人们都没有得到您的厚爱,但是您对自己很好,并不是仁。
这一段话非常显然要写给当时的君王汉武帝的,而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来,董仲舒理解的儒学和孔子所理解的儒学是有根本上的不同的,董仲舒所理解的仁是爱别人,是外在的,也就是说需要先爱别人,而孔子所理解的仁是内在的,是需要自己先在内在仁才能在外在发展,再在外面去对别人仁爱。也就是说,孔子的意思是只能在心中真正理解的人,才能在外面去发展,但是董仲舒所理解的是需要在外面去发展的,也就是直接去仁爱别人。可是董仲舒也是理解人的意思的。
但是后来,由于汉武帝画出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做法,造成许多局限性。而在后期,儒家便渐渐地又走向衰败,而这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都是太注重外表上的礼节,并没有真正理解礼乐制度的内在的含义与推行仁政。所以便造成了许多人都是在表演,最终儒家便慢慢的走向了衰败的时期。
所以,董仲舒所理解的儒学与孔子所理解的儒学是有根本上的不同的,孔子是一座灯塔,是一盏在黑暗中的夜灯,那么董仲舒就是另一座灯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