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发女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充满了镜像和孪生的母题,它对比了波斯史诗《列王纪》和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因此它必然是一个关于父子的故事,但同时,它也讲述了梦想、爱、诱惑、被抛弃和被遗忘的人群,以及古老的掘井过程。
这部书有两个层面。首先,它是通过小说的方式,对一些堪称原型的基础神话进行阐释和思考,这些神话分别属于——粗略地说——欧洲文明和我所身处的伊斯兰文明,特别是15—17世纪以波斯文化为中心的、从巴尔干到加尔各答的广大地域。所以他想比较俄狄浦斯和《列王纪》中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的故事。他确有现实的考虑。1988年夏天,当帕慕克正在写作《黑书》最后一部分,他在伊斯坦布尔的王子群岛上,就在他住的房子旁边的土地上,一个挖井人和他的徒弟正在挖井。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他们仍在使用古老的手工挖井方式,从两千年前的拜占庭时期开始他们就用这种方法打井了。但后来,人们发明了机器,开始使用自流井,通过挖井机器,人们只用三小时,就能达到这对挖井师徒需要三五个星期才能达到的深度。
作为一个作家,帕慕克对这两个挖井人非常感兴趣。他一边写作,他们一边挖掘,他们比他快乐得多、有效率得多,他们知道目标在哪儿。后来,他们开始问帕慕克,先生,我们能用一下你家的电吗?先生,我们能喝口水吗?与此同时,帕慕克也在观察他们。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大概早上四五点钟,他们就会生火煮饭,就像帕慕克在小说里写的一样。而且和小说一样,挖井师徒俩也带着一部便携式电视机,这为他们提供了唯一的娱乐。偶尔他们会去市中心,就像帕慕克和妻子一样。不过他和妻子回来已经是晚上11点了,但是挖井队员们在晚上早早就入睡,因为第二天还要很早起床。
他不停地观察挖井队伍,一件事一直萦绕在他脑中,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最终写出了这部《红发女人》。他的灵感来自挖井师傅,有一天早上,天气开始变得很热,中年的挖井师傅正在怒吼,师傅在用一种非常有力、有威严的声音责骂他的徒弟;但是当他们一起看电视、吃饭时,这位师傅完全是另一个人,师傅会问:你要放姜吗?你饿了吗?师傅变得非常温柔、充满关切。这个情景令我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因为他自己的父亲完全是另一回事,他的父亲从来不吼他,不骂他,把自己当作平等的人,但是另一方面,父亲也从未表现过这样的关怀,从未关注过他细微的心理,不会问我是否快乐、饿不饿,甚至也不清楚他在学校读哪个年级。父亲常常不在他身边。所以,挖井师徒的关系让我非常着迷。
当他决定要写这个小说,打算要强化这个挖井师傅身上权威、专断的一面,同时也想到了一些与这种性格、这种心理相关的神话。这样的灵感,也启发了他创作了《我的名字叫红》这部书。
其次,在土耳其,几乎不会有天生的红发,但你仍然能看见一些红头发的女人,她们大部分是染成红发的。在西方,红头发被赋予的特质,在土耳其也一样被承认——愤怒、强大、与众不同,她也许是演员,也许没有结婚,也许有些放荡轻浮。红发代表了这些负面的因素,也许你会认为,没有人愿意成为红头发,但是我想说的是,依然有人主动选择成为红发。她们染红发时,潜台词就是:没错,我就是这样,我选择成为这样,我足够强大。这就是我喜欢的形象——她的能量发动了小说的核心事件,他希望红发女的力量注入这些古老的故事中。
摘自《澎湃新闻》中采访作者帕慕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