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三国演义》的主人公诸葛亮光华闪耀,其兄长诸葛瑾就略显平庸了一些。但诸葛瑾培养了个很优秀的儿子诸葛恪,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只能望其项背。《三国志》专门有诸葛瑾父子的传记,此一回书评就主要来看看这个诸葛恪是个何等人物。
诸葛瑾和他的儿子诸葛恪一、诸葛瑾父子生平
诸葛瑾(公元174年-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省临沂沂南县)人,东汉末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
200年,诸葛瑾经孙权的姊婿弘咨推荐,从此为东吴效力。他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与孙权被称为“神交”。诸葛瑾一生致力于巩固东吴与蜀汉的同盟关系。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7岁。
当代史学家黎东方评价说:“没有周瑜、鲁肃,便不会有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没有诸葛瑾,也不会有猇亭之役以后的吴、蜀言归于好。”
诸葛恪(公元203年—253年),字元逊,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瑾长子,诸葛亮之侄。
诸葛恪年幼时就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245年,东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252年,孙权病危,在孙峻推荐下诸葛恪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权之子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此后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今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独断专权。253年,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党羽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50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音chēn,嗔)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诸葛瑾和他的儿子诸葛恪二、东吴的栋梁砥柱诸葛恪
蓝田生玉少年郞。诸葛恪年少时聪慧过人,很有名气,文采飞扬,辩论起来随机应变。孙权见了后很惊奇,对诸葛瑾称赞道:“蓝田自古盛产美玉,果然名不虚传”。后来以此比喻贤父生良子,名门出俊杰。
诸葛瑾生得面孔狭长,很像驴脸。有次,孙权召集大臣们饮宴,酒喝高了后命人牵一头驴来,在驴脸上挂一个长标签,上写“诸葛子瑜”,以此捉弄诸葛瑾的大长脸。众人都捧腹大笑,诸葛瑾却满脸通红,很是下不来台,心中暗怪孙权这玩笑开得太大了。跟着父亲一起的诸葛恪跪下说:“求皇上给我一只笔。”诸葛恪就在“瑜”后添加两字“之驴”。在场的大臣止住笑声,十分惊骇,诧异于小小年纪有如此应变能力。孙权顺势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瑾父子。
在又一次宴会上,孙权看诸葛恪年龄最小,就叫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倚老卖老,死活不喝,并且说:“这不符合尊重老人的礼节。”孙权笑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合适的理由,让张大人喝下这杯酒呢?”诸葛恪对张昭说:“当年姜太公90岁高龄,还能指挥作战,犹未告老也。现在打仗的时候,主公总是安排您躲在后方;喝酒吃肉的时候,总是把您排在最前面,何谓不养老也?”暗指当年赤壁之战中张昭作为议和派代表带头要投降的事实。张昭无言以对,只好把酒全部喝干。
虽然上下一致看好诸葛恪的聪明过人,但其父诸葛瑾却很担忧地说:“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认为他儿子聪明外露,会给家族带来灾祸,后来不幸应验。
平定山越立战功。222年,19岁的诸葛恪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成为太子的宾友,后又转任左辅都尉。234年,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领兵平定山越人叛乱。诸葛恪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三年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孙权嘉赏诸葛恪,拜其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受诏辅政掌重权。245年,东吴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251年,孙权病卧在床,而太子孙亮年幼,大家讨论可以托付的大臣。最后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将除了杀生大权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托付给了诸葛恪。252年,孙权病危,召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处理身后事。第二天,孙权去世。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裁撤庸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这些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
同年12月,司马师借孙权新亡、吴国政局不稳之际,命令其弟司马昭和大将胡遵、诸葛诞率步骑七万进攻东吴要塞东兴。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命将军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作前锋,突袭魏军营垒。魏军没有防备,惊恐而逃,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大军溃退,留下大批军需物资。东吴取得东兴之战的大胜利。吴主孙亮晋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兵败专权致身死。253年,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魏军坚持在新城死守,吴兵长期不能攻克,士卒疲劳,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魏国派司马孚、毌丘俭趁势率军急进,合击吴军,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
诸葛恪为掩饰兵败之事,检点名录,把自己出征后奏准任命的各级官员,一律罢免后重新选任,引得下面人心不稳,民怨沸腾。同年10月,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在酒桌上当场将诸葛恪杀掉。诸葛恪被苇席裹身,抛尸在石子冈。此后,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杀,情形十分惨烈。
三、后世评价
作为绝顶聪明之人,诸葛恪却落得身首异处,应验了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纵观诸葛恪一生,一直对东吴忠心耿耿,有小缺点但功劳是主要的。后世感慨颇多,这里谨摘录几句,以供大家参考。
孙权对诸葛恪的缺点看得比较透彻:“恪刚愎自用。”其叔叔诸葛亮的看法也差不多:“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魏国的张缉说得更直接:“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得死乎!”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矜己陵人,能无败乎!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
清代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说:“司马懿之杀曹爽,是以异姓而灭宗室;孙峻之杀诸葛恪,是以宗室而灭异姓。恪与爽之才不同,而其气骄而计疏则一也。外不能测张特之诈,内不能烛孙峻之奸,而又刚愎自矜,果于杀戮,聪明虽过于其父,而卒以恃才取祸,哀哉!”
黄河歌者叹曰:
蓝田生玉少年郞,弱冠吴楚紫金梁。
山越平叛睿智长,东兴用兵鬼神伤。
若料身前身后事,才高安敢意气扬。
可怜新城蒙心境,陨命当归捐沙场。
诸葛瑾和他的儿子诸葛恪黄其军
作于2018年2月28日 (古历正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
出处?
此为《三国书评》之36,发出来与众朋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