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做一个小众的公众号,主要是一些琐碎的感悟以及采访遇到中发现的故事。
从一个记者变成一个记录者。
发掘新闻的本质还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传播方式已经变了,从团队变成了个人的挣扎。这也是传统新闻时代的挣扎。
拿电视新闻来说,如果每天的电视新闻像是一场宴席的话,那么记者负责采购食物的环节,编辑主任负责安排菜品、菜单,主持人美丽或潇洒地向宾客介绍每道菜的由来。
而现在,还没有等到宴席开始,很多人已经处于吃饱喝足的状态。每一天的新闻播报从早上七点的日出开始,第一个人看到今天美丽的朝霞,自己发布出去,第二个看到了,我也拍一个,然后是无数个。如果没有日出,只是下雨,也有人即使播报:今日下雨、某某路车辆行驶缓慢,请各位注意。时不时地还可以穿插图片及小视频。
这就迫使我们的新闻传播在被大众传播吞噬了新鲜感以后,付出更大地成本去挖掘事件的深度,尽可能最大地专业化。
同时驱赶着新闻传播的“两微一端”与时俱进。
十年前,新闻传播影响着网络传播,从视频、图片到广告、直播。
十年后,新媒体影响着新闻传播,更快、更准、更专业进行传播。
十年前,传统新闻开足马力行驶在宽阔地柏油马路,看着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骑着马在旁边的山路上奋力扬鞭追赶。
十年后,传统新闻在信息拥堵的道理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油门,新媒体已经策马奔腾赚足了眼球。
未到西山,我已日暮。
西山人民群众永远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人群。
由于科技的发展,普通人已经从被动参与传播变为逐渐成为传播主体。
上周末,停电检修、白天一整天没有电,我没有丝毫不便,因为手机电源充足。
到了饭点就可以出去吃饭,不想出去的时候还有美团外卖。
停水停电,早就没有手机电量不足、手机断网来得恐惧。
我们早已脱离了社会,却用一个手机可以把自己强行融入社会。
这已经是一个不用带钱带卡就可以出门逛街吃喝、不用看电视报纸就知晓天下事身边事的时代。
这是否是一个美好时代呢?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人享有自由、人人推动透明,人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信息传播站点,我们躺在小镇上就可以把德日美韩的各式产品发放给四海八荒的朋友,然后在网上看一下怎样把嗷嗷待哺的新生儿养得更加白胖。
这又是一个不美好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不断膨胀的欲望让我们大腹便便却无法产下任何有意义的东西,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靠两只手的拇指就可以完成一项项复杂的操作,我的噩梦里,我去了公元3000年,两只手已经进化成一个拳头,四个指头已为一体,愤怒的时候不用握紧就可以成为力量巨大的拳头,开心的时候我只需要还没有进化的那个大拇指,为这个世界点个赞。
西山我们更加享受展示自我,以及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即经济价值的路径。
我们更加急于找到自我,在流量饱和信息过剩的人海中找到一个立锥之地。
我们进化着自我,让自己成为与社会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融合发展的个体。
我们退化着自我,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别人的爸爸去哪里了所以他们兄弟奔跑着。
我们用最久的时间学会了直立行走。
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放弃了这个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