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海艺术之家旅行·在路上
寂寞沙洲,邂逅沉寂千年的工匠精神

寂寞沙洲,邂逅沉寂千年的工匠精神

作者: 小王子的客栈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20:29 被阅读0次

      寂寞沙州,邂逅沉寂千年的工匠精神


    春节期间,小王子携秦先生游览了敦煌。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到近30岁的时候才来拜谒渴慕已久的世界级艺术殿堂不算太早。从飞机降落在敦煌机场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便难以克制。对敦煌,对莫高窟的情感始于10多年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全书37篇文章,开篇就谈敦煌,而且是感情最充沛,最浓墨重彩的4篇。

    在沙州夜市吃完晚饭,走在有点空旷的阳关大道上,冬天的风凌冽、苍凉.

    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便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文化枢纽,“咽喉锁钥”。《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站在朔风肃肃的阳关大道上,尽情畅想千年前那个繁盛的国际化大都市,期待第二天的莫高窟之行。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由于是淡季,现场购票,等待2小时后便可参观。先是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然后乘坐大巴前往洞窟参观。莫高窟735个洞窟开凿在高约15米到35米的崖壁上,全长1680米。为了保护洞窟壁画,仅有10个洞窟向游人开放。而这10个洞窟正是从前秦到元代,10多个朝代民俗风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导游一扇又一扇地打开洞窟的门,循着她手中手电筒发出的微弱的光,那些承载着千年前一代又一代艺术工匠辛劳与智慧的雕像、彩塑、壁画开始在眼前流动。从公元366年乐樽和尚开凿的第一个洞窟开始,千年的生命缓缓流淌,从佛经故事到民俗历史,从“醉卧沙场君莫笑”的魏晋南北朝那些豪迈奔放、强悍苦难的动荡,到色彩瑰丽、线条流畅、华丽大气的隋唐大一统,再到五代,到宋元,热情奔放逐渐凝固,线条越发精细、沉着和理性。感受着一千年的呼吸和艺术巨匠们流淌的辛劳和智慧,我不得不感叹,是怎样的一种虔诚和专注,才能让他们在这茫茫大漠、崖壁之下经年累月,一刀一斧地砍凿,一笔一划地描绘。

    想想我们生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却依然充斥着粗制滥造之作,不得不向他国寻找遗失在历史大潮里的工匠精神,实在惭愧。

    然而让人叹为观止的除了这些艺术巨匠们的专注,还有巧思。导游在介绍大佛时讲到,所有的大佛如果与其平视,都是脸大身长,因为匠人们在设计大佛时便考虑到他们的供养者是在甚至高达几十米的大佛下仰视大佛的,为了让大佛从客户的角度看上去比例协调,工匠们便把大佛各个设计的脸大身长。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客户导向早在千年前便在茫茫大漠里有了惟妙惟肖的阐释了。而在小王子看来,比起专注,这种客户导向的巧思便是工匠精神的另一层境界。

    就在我和秦先生连连感叹的时候,导游带我们到了16窟北壁的藏经洞。清光绪26年,道士王圆箓打开了这扇藏有5万多件珍贵文物的洞窟的门,也开启了莫高窟沉寂千年后颠沛流离的命运。这里的帛画、刺绣和经卷吸引了西方探险家和汉学家们的注意,斯坦因和伯希和们千里迢迢跋涉至敦煌把这些珍贵文物的三分之二带到了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各种公私文物收藏机构。

    全世界都在研究敦煌,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还得从国外购买敦煌文物的胶卷。

    那是一段关于晚清贫弱无能的屈辱的历史,在今天看来多么讽刺。同样讽刺的是我们崇敬、探求的日本、德国的工匠精神已经在这荒凉大漠里沉寂千年了。

    就像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用自己的苦心钻研最终赢得西方学者的承认:“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一样,我们所追求的中国精造的梦也终将实现。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寂寞沙洲,邂逅沉寂千年的工匠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sn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