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驻外生涯
联合国日记(二十四)——忍字头上一把刀

联合国日记(二十四)——忍字头上一把刀

作者: 濠濮间想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04:30 被阅读0次

中国有句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西方也有相同的智慧。卢梭曾经说过,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在职场上,忍耐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成熟的象征。

1、忍字头上一把刀,这让我想起同事小男孩L的故事。

前段时间,一向工作勤恳的L愤愤地离职了。原因很简单,不满意老板最终没给他一份长期合同。L是从另一个在维也纳国际中心办公的国际组织跳过来的,彼时他只是短期顾问。我们办公室正好空出一个行政技术人员(G类)的临时岗位,L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入职,合同为期六个月。他来自奥地利邻国,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平时话不算多,但每句总能带出几个“梗”,同事们都很喜欢他。L工作的一部分是协助我管理数据库,他手脚麻利,办事稳妥,我很庆幸多了这样一个有效率的好帮手。

L拿的是G类职员短期合同,按理六个月一到就得离开,但他工作卖力,吃苦肯干,大家常常猜测老板会以各种方式 “挽留” 住这样的人才。果不其然,L合同到期前,我们办公室便发布一则招聘启事,要求的工作技能与L所具备的完全吻合。有次在走廊上碰到,我小声问他应聘准备得如何,L略带羞涩地说,自己不怕笔试,就担心面试。平常工作突出,可是一到举例说明业绩,心里就不自主地发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克服面试的恐惧心理,L报名参加了面试培训班,还申请进行了一对一辅导,总算有点“胸有成竹”的感觉了。面试那天,我路过他的办公室,探进头去说了句“加油”,L会心一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我估计他的留任是没啥悬念了。


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我去L的办公室要份材料,别的同事正好不在,我赶忙询问他拿到合同没有。L苦涩地笑了一下,说道,“你真想知道?” “当然,难道你没有拿到合同?”我狐疑着。L起身把门关上,回到座位,盯着电脑屏幕呆呆地说,“我实在太天真了。”“为什么这么说自己?”我不解地问。“曾经,我也以为这个职位非我莫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就想着能顺利转正吗?可惜我太傻了,这个职位早就有‘内定’的人选了,听说是某人的老部下,我不过是个陪榜的牺牲品。在这个办公室里,我失望至极,身边的很多人,从A到B到C,其实早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每天还对着我微笑,询问我考试准备情况,想起来全是一副虚伪的面孔。”L叹了口气说道。

很多岗位都有事先找好的合适人选,这在联合国并不稀奇,但必要的招聘程序还是要走的,笔试和面试成绩也会登记在案。事实上,我也见过很多最终人选并不是之前看好人选的案例,但大家情形各不相同,无法直接比较。于是,我试着安慰L道,“你说的我懂,谁遇到这种事心里都会觉得特别不公平。“ L使劲点头,眼睛里似乎还闪动着一丝泪花。

“可惜……” 我话锋一转,“职场就是这样,估计你的消息来自不同渠道,能形成有利证据吗?” L无奈地摇摇头。”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没有正当理由提起申诉,我想你还是暂时忍耐吧。“我道出残酷事实。

“凭什么忍耐的是我?就因为我好欺负?”L眼睛里满满的愤怒。

“因为你是个新人……” 我顿了一下说道。“在你羽翼未丰之时,你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个岗位A能做B也能做,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熟识可靠的A还是有基本了解但并不深入的B?我想答案毋庸置疑吧。” L思索了一下,没有反驳。但停了一会,他说道,“Y,中国智慧我不懂,但是你让我忍下这口气,我实在做不到,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受了不公平待遇。好多同事都觉得我干得挺好的,那凭什么走的是我呢?说实话,他们这样对我,我自己也找好下家了,合同一结束我就回以前供职的地方工作了。” L忿忿不平地说。

我摇摇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气盛的人,不知说什么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已经这样了,不如站好最后一班岗,等你以后有能力、有实力、有毅力时再来抗衡不好吗?况且你也只是捕风捉影,证据不足,何必为难自己呢?”L还是一意孤行,我也只好作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行走全凭摸爬滚打,也许这个跟头只有他自己栽了才能悟出些道理吧。我只能默默地祝他好运。

L离职前两周,我正在筹划的项目有急事需要他帮忙,我火急火燎地跑到L的办公室。他不在,邻桌的K无奈地耸耸肩,“L说他生病了,今天来不了,明天可能也来不了……” “这么严重,那我只能先等等了。”我悻悻地说,因为分工的问题,我只能和L对接。挨了两天,我琢磨着L应该回来了,可是他的座位还是空着没人。K努努嘴,不满地说道,“估计他是心里不痛快吧,就这么一天拖着一天的不来。”我心里一惊,脑海中回响起L愤怒的申诉声,隐隐觉得这也许是L“天真”的反抗方式。

一周过去了,L还是称病不来,很多需要他协助的同事都产生了怨言,毕竟平常健硕的小伙子突然以这种方式“消极怠工”,谁都多少看出几分。人心最难测,办公室的空气中慢慢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对L的一致同情逐渐被与日俱增的不满替代,加之他离职在即,新人一时又不能到位,同事们积攒的活都指望着L在离开前收好尾。他一“生病”,估计很多事都被无限期搁置了。老板对L也极度失望,但又不愿亲自动手,于是让K发了一封邮件给L,同时抄送了所有同事,要求他把手头工作清点一遍,以书面形式做个交接,同时召开会议,请L当面汇报所有工作进程。看似正常,但以前有人离任从来不会要求专门陈述,这分明就意味着当众难堪。

十天过去了,L终于来了,他用了很短时间把所有事情处理好,然后接受一拨又一拨的质询,气氛凝重,压抑难挨。不言而喻,L以其看似刚硬的反抗,触碰了大家的底线。然而,我却发现他“生病”这段时间其实根本没闲着,因为那么多工作即使再有效率的人也不可能马上做完……

过了两天,L要正式离职了。按照办公室的传统,离开的同事都会收到一张带有所有人祝福话语的卡片,可是给L的卡片却迟迟不见散发,直到很晚才有同事递给我一张比平常用的小很多的卡片让我签名,那张卡片极其简陋,比给实习生的都差远了……我鼻子一酸,好歹辛苦一场,却因为一时气盛,换来无尽的难堪。L离开时那个落寞的背影我永远也无法忘记。

2、忍耐真的做不到吗?非也。“因为只有忍别人不能忍,受别人不能受,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足够的强大,只有当内心强大了,我们才会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一路披荆斩棘,向我们的理想逼近。”复盘L的经历,不难发现,他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是没有认清自己。L以为只要自身勤恳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殊不知,勤奋只是通往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勤奋充其量只是块敲门砖罢了。作为职场新人,L的勇气可嘉,但却犯了大忌,即没有以新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初入职场,遭遇不公正待遇极为平常,因为新人的职位普遍替代性较强,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筹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既要收敛毕露之锋芒,亦要丰富自身之能力,待站稳脚跟再寻找高点,否则只能以卵击石,痛失机会。

二是没有认清他人。L视职场中人为推心之友,一方面不断诉说自己的痛苦,一方面却无法寻找有利的证据。他以为公道自在人心,自己的委屈怨恨一定能引起他人的感同身受,以称病变相罢工必然会得到群众支持。殊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面上的和气怎会等同关键时的仗义?不涉及自己利益时人们普遍还有恻隐之心,一旦自身受到影响立马撇清关系明哲保身,L分不清职场和朋友,只能引火上身,成为众矢之的。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耐的过程短期看是艰难窝囊,长远看却是蓄势聚人。联合国虽然汇聚各路“神仙”,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江湖,中外职场的规则亦大抵相同。如果L能把这份“不公平”吞下,继续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虽然短期依然没有合适职位留下来,但以后出现机会人们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更重要的是,老板没能留下这么优秀的小伙子,心里多少也会有点歉疚,他日保不齐就帮着L积极举荐。联合国是个很小的圈子,即使不在同一机构供职,也能找出千丝万缕的联系,L的一时冲动,既葬送了自己的未来机会,也毁坏了自身的良好口碑,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3、我也曾有过“忍”的经历。入职联合国六个月,还作为新人的我就稀里糊涂地接受了一摊杂活。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这摊活就像个烫手山药,既费时费力不讨好,还稍有不慎就遭骂,虽然因为语种问题其他人更适合做,但谁也不愿继续接手。老板极为 “头疼” ,有天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有没有可以提高效率的方式。彼时,我正好为此绞尽脑汁一周,于是顺理成章地贡献了自己的 “中国智慧” 。改进方案就这么确定了,可惜因为没有业务官员愿意接手,老板和她的副手只好决定让一名行政技术类职员接替我执行新政策。开会当天,老板直接宣布让N接替我全盘负责,N满脸不悦,强压怒火地质问老板,“你确定要让我做吗,我分内的工作已经特别忙了……”老板无奈地耸耸肩,“N,现在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了,你就先干着吧。”

我忐忑不安地离开会议室,N的脾气一向以火爆出名,未来可否顺理交接着实是个问题。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N就来到我的办公室,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在柜子旁边一倚,一脸严肃劈头盖脸地冲我大吼一番,大意无非就是觉得我和老板们“合谋”把活推给了她,为什么一向善良的我能做出这种事,凭什么不让业务官员负责,完全是看不起行政技术类职员,非要把这种需要四处沟通的事交给她……我估摸着N咆哮的声音应该全楼道都能听到。然而事实是,我恰恰只是贡献了技术方案,并未提出谁应接替此活,我才是最冤枉的那一个。

当时的脑海一片空白,只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血直往脑袋上涌,一瞬间我脑海中充斥着两个声音,一个说干嘛要平白无故被人数落,应该果断反击,我可不是好欺负的;另一个说算了,人不知而不愠,何必非要针锋相对呢。说实话,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大早起无端被人指责一通,凭啥我非得忍气吞声?然而最短时间内我的直觉告诉我,此时不宜感情用事,对骂只能让事态恶化,仇恨增加,耗费资源,于事无补。

我吸了一口气,把门口的椅子拉过来,请她坐下。“N,你可以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吗?”我说道,其实也是想给自己来个缓冲。N摆摆手,倔强地说自己不坐。“那好,我陪你站着。” 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看着她说,“N,说了你可能也不相信,我并不是要把活推给你,我只是在老板要求下提出了工作的改进建议,但根本没有讨论过具体实施的人选,在开会之前我也不知道老板会这样决定。你今天这样说我很难过,但我们共事了这么久,你应该知道我的为人,这么说实在有点不公平。” N 摇摇头,说道,“那对我公平吗?我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一点也不比你少,我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学历比你都高,凭什么让我负责这种事情?” N说的不完全对,但我也不想再去辩驳。

正在此时,我的办公室室友L推门进来。她肯定在门外听到了什么,面对门内的凝重气氛赶紧打圆场,借着N的衣服把话题岔开。N强忍着情绪转而和L闲聊起来,但她显然想要尽快逃离这种尴尬境地,没说几句就借口有事匆匆离开,转身那一瞬,我和L分明看见N眼睛里闪动着的泪光。

“N哭了,我真没想到这件事情对她触动这么大。“L大概知道事情的经过,吃惊地说道。”是啊,我也没想到,她早起就劈头盖脸地教训了我一通。“我沮丧地回道。”你打算把事情反映给老板吗?毕竟你也没有任何错。“L问我。”不知道,中国人的传统做法是息事宁人……你会怎么做?“我向L请教。”还是不要说了,毕竟N承担了这份工作,给你省了时间,她的火爆脾气大家都知道,忍下来老板不改主意你便胜利了。” L若有所思地说道。我相信她的判断,也符合自己的预期,虽然确实很生气,但想想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我这点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得了便宜怎么好再卖乖呢?事情就这样被我强行“消化”了。

过了两天,在厨房碰到N,我主动打招呼。“周末过得很不好,天天想起你说的话,真抱歉。”我主动向N示好。“你难受就对了,本来就不应该这么做。” N一脸严肃地说。我惴惴地洗着杯子,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不过我要告诉你,我不生气了!以后就由我来干吧。”N还是表情凝重。“我松了一口气,看来她确实是个脾气大、心肠软的人。在那之后,N真的就勤勤恳恳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排。新年前夕,我送给她一个小中国结,“让不愉快留在2018吧。”我说,N愉快地接受了。

我不敢想象如果自己一时冲动和N在办公室大吵起来会是什么结果。人是种很复杂的情绪动物,忍耐带给我难遏的怒火,也送给我缓冲的时间。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经意间就帮我化解了一场人际纠纷。西德尼.史密斯曾说过,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这里的宽恕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忍耐,也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东西方的智慧由此形成统一。

4、我的另一名同事T,就很好地践行了这种积极的忍耐。T深得老板喜欢,年纪不大,做事缜密,从一名P2 临时工华丽升级为P3定期,T的职业道路每一步都走得稳中有进。后来,T离开了我们办公室,有次我和她约着一起喝咖啡,不经意聊起曾经的一个同事J。J的工作能力超群,可惜团队意识薄弱,很多人都害怕和她合作。J每次出差,都以自己的时间为准安排日程,从来不顾及一同前往的同事是否方便,大家对此都倍感头疼。

T也提到自己与J一同出差的经历。那趟行程J一如既往只顾自己,T最终只能在工作开始的当天早晨抵达东南亚某国,时差和劳顿让T回来就生了一场病。对此,她只是略显无奈地停了一下,只字没有抱怨,接着讲述起在出差过程中向J学到的宝贵知识。见我有点诧异,T解释道,“我知道很多人都受不了J,但我不一样,一想到在出差过程中和她学到的很多东西,我就觉得再和她出多少次差也不亏,但可惜今后没机会了……”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老板为何如此喜欢T,她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消极的事情,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忍耐。T的含蓄恰是她的过人之处,当不被J尊重却有与其学习处理问题的机会时,T果断放弃自己所谓的“清高”,将提升自身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她能认清自己,更能判断他人,所到之处,皆是好评。试问哪个办公室不欢迎这样深明大义口碑好的同志呢? 这也是后来T升职时两个办公室都抢着要人的潜在原因吧。

积极忍耐,并不简单包含“忍”的痛苦与煎熬,而更加强调“耐”的突破和收获。这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强大的象征,是跳脱出不得不忍而主动选择的自我救赎。忍别人不能忍,受别人不能受,才能内心强大,目标明确,蓄积力量,突破自我。

5、国内现在很流行自品牌这个概念。有人说,“未来的商业,不再是渠道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一定是品牌的竞争。”职场竞争也如商业竞争,联合国更是个讲求自品牌的修罗场。我很喜欢的一名自媒体人Spensor曾经总结过,品牌代表着更低成本的认知,更好的信用背书,更高的价值溢价和更大的话语权,这些价值放在联合国人身上亦适合。殊不知联合国是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人员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人的口碑至关重要。这个口碑,说白了就是当下时髦的自品牌。有了好口碑,上面提到的品牌内容都会接踵而至。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申请每个职位都要求填写以前工作单位的顶头上司信息,还要注明三个推荐人联系方式,用人机构很可能为了解竞聘人情况做个尽职调查,口碑绝对能锦上添花。另一方面,联合国许多职位都是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确定人选的,有熟人做一番介绍比改一万遍简历都管用,其间的信用背书应当不言自喻。

人们也许会问,自品牌与忍耐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忍耐便是积累自品牌的重要一环。如果以好的内容加好的载体来定义自品牌,那么一个优秀的联合国人应当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传播网络。这个网络足以将个人出色的工作能力宣介到更广范围,从而起到提升整体自品牌的作用。第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L如果能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暂时忍耐,他日定有更多的人帮其介绍推荐新的岗位,因为一时气盛,损失的不只是实在的眼前利益,更是潜在的传播价值;第三个故事中的前同事T,却能很好地化解抱怨,动心忍性,从而积累了正向的传播能力,也快速建立了有力的自品牌。

联合国的多元文化带来了蓬勃,也制造了摩擦。随着未来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自品牌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联合国人能走多远。为此,积极忍耐还有那么痛苦吗?值得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联合国日记(二十四)——忍字头上一把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szmctx.html